當我們的大腦接受一條別人強加給我們的信息時,其吸收效果一定不如我們自己主動汲取的牢固,就像我們在鬆軟的石蠟上雕刻的作品一定沒有藝術家在大理石上雕刻的藝術品更吸引人們的眼球一樣。當我們主動理解一件事情時,我們會獲得一種意識被解放了的感覺,同時還會感到自己具備了某種閃閃發光的東西。這類人會把對事物的理解當作認識事物的開始。有時,這種感覺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個人會在對世界有所發現的同時享受到人生最大的樂趣。退一步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對世界有所“理解”,那麽世間的痛苦和悲傷對他而言就變得不那麽可怕。事實就是如此,當一個人能夠弄清自己為什麽會飽受折磨時,他就不會再為此感到悲傷和恐懼,並能冷靜下來,在黑暗中尋找通往光明的出口。

    一條狗可能會在主人去世後守在主人的墳前,最後死於悲傷,但如果去世的是一個孩子,孩子的母親則會打起精神,堅強地活下去。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因為人有理智在支撐著,而狗不具備理智,它的世界中的黑暗不能夠在智力的光芒下退縮,所以它會死去。

    智力活動將我們和這個世界聯係起來,它能夠撫平我們心中的創傷。這種感受不存在於枯燥無味的課程中,也不存在於某位專家的理論中,因為給我們上課的教授和專家們不會真心地關心我們受到的苦難。我們隻能從崇高的智力活動中得到這種感受。我們有時會告訴自己“理智一些”,有時會對自己說“有信仰才會有力量”,因為我們希望自己的智力能夠永遠處於探索之中,這樣它就可以不受約束地讓我們的靈魂得到培養和拯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運用智力擺脫死亡的威脅,那將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頭腦開竅”,是指這個人富有較強的創造力。“頭腦開竅”屬於精神範疇,在這一過程中,人對情感的理解也變得更加積極。

    有一個女孩在很小的時候經曆過喪母之痛。上學後,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法十分枯燥乏味,這令她感到厭煩,自然也無法理解老師講授的知識。後來,她產生了輟學的念頭。事實上,加重她大腦疲勞的主要原因是她一直過著缺乏母女情感的生活。她的爸爸帶她回到了鄉下,希望她能在自然中感到放鬆,恢複健康。在她過了兩年野人一樣的生活後,她的爸爸又帶她回到小鎮,為她聘請了幾位家庭教師。這些家庭教師都是當地的教授,可是對這個孩子而言,教授的講授同樣乏味,她還是沒有辦法將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對此,她的爸爸感到焦急萬分,他不時問她是否已經“開竅”,可是她的回答永遠是“我不知道”。

    當我還在醫學院就讀的時候,我在一個巧合之下擔負起了看護這個女孩的責任。在看護這個女孩的時候,我對她使用了我的教學法。一天,我正在向她講關於有機化學的知識,她突然雙眼閃亮地盯著我,高聲喊道:“我開竅了!”然後她跑著去找她的爸爸,對她的爸爸說:“爸爸我現在懂得這是什麽了,我開竅了。”直到這時,我仍不知道這個孩子有怎樣的過去,所以我感到很驚訝。當我看著這對父女興高采烈的樣子時,我突然感到,當我們的智力飽受壓抑時,我們失去了多少本該屬於我們的快樂啊!

    孩子會為自己在智力上的每一次進步感到歡欣,一旦他們感受到這種快樂,蜜餞、玩具對他們的吸引力都會大大減弱,他們也將不再有虛榮心。正因如此,他們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也變得不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