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進行區分是智力的一項重要特征。在工作中,區分體現在對工作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在生活中,區分體現在為有秩序的創造作準備。在《創世記》中,我們能夠找到關於創造的概念。上帝對世界的創造是建立在充分的準備工作之上的,而他的準備工作又是什麽呢?那就是在混亂的世界中建立一套秩序。“上帝分開了光明和黑暗,把所有的江水匯集在一起,然後讓陸地突現出來。”人的意識中可能存在許多內容,但是,如果一個人不具有條理的思維,再多的內容也隻是一團混亂,他的智力也無法得到發育。智力對於人類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燈,它讓世界充滿了光明。擁有智力的人能夠辨別世上的是非真假,能夠認清事物原本是什麽樣的。所以我們說,想要使一個人的智力得到發展,我們就需要幫助他把意識中那些混亂的意象進行分類,讓它們條理清晰。

    當一個3歲的孩子突然之間麵對這個世界,他會呈現出怎樣的狀態?太多的東西讓他眼花繚亂,他感到疲憊,想要睡覺。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比如學習走路,比如學會讓自己的感官器官協調發展。可是他身邊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小孩需要幫助,他們什麽都沒有為孩子做。而孩子由於受到過多的刺激和壓迫,隻好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3歲的孩子還不具備條理清晰的思維,他就像是一個擁有大量書籍卻不知道怎麽應用的人,隻會把這些書亂七八糟地堆在一邊,然後望著巨大的書堆發呆。他們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把書分門別類地擺好,並以自己擁有一座圖書館為傲。

    感覺練習讓孩子們學會了區分和分類,但這隻限於按照事物的簡單屬性分類。孩子們懂得將事物按照大小、形狀、顏色進行分類,也會將光滑的事物和粗糙的事物區別開,他們知道如何辨別事物的重量、溫度和味道,卻不會從本質上區分不同的東西。孩子們學到的是一些和物質性質有關的知識,這些知識能夠幫助他們建立一種秩序。其實事物的特性除了在質上有差別,在量上也有差別。即使是同一種事物,也會在高低、薄厚、聲音、色調等方麵有所不同。

    首先,老師在挑選感覺材料時要注意,這些材料一定要能夠起到幫助孩子區分事物的作用。這些材料應該具有明顯特征,能供孩子進行對比和分析,並能使孩子在大量接觸後留下清晰的印象。其次,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將孩子的注意力向其他事物轉移,使孩子產生差異感。等到孩子感知到差異之後,老師就可以將這些差異進一步劃分,按照不同的差異程度排列,比如把幾枚鈴鐺按照音調的高低擺放,把幾本書按照不同的厚度排列等。

    孩子對這樣的練習產生出強烈的興趣後,就會不斷地重複這些練習。老師可以給不同的事物貼上不同的標簽,這樣孩子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名稱聯想到不同的事物。

    現在,我們除了教孩子依照物質特征對事物進行分類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所以我們需要將做每件事的順序安排好,讓孩子在學習分類的同時懂得秩序。懂得了秩序後,孩子們的世界就不再混亂,他們會懂得將擁有的知識按類別分好,然後靈活運用它們,也會在獲得新的知識後將它們歸入原有的類別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