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事物的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基礎,孩子能夠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認識”。雖然他們並沒有真正地看到藍色的天空,碰到光滑的手,或看見長方形的窗戶,但在他們的印象中,天空的顏色就是藍色,手的觸感很光滑,窗子的形狀是長方形。

    孩子的大腦中形成了這樣的一種順序,這種順序能夠平衡孩子的內心個性,並將這種平穩的個性長久保持下去。協調官能的肌肉能為我們帶來身體上的平穩,使我們能平穩且安全地進行各種運動,而大腦中的順序則為我們帶來精神上的鎮定,它為我們提供了力量,使我們有能力進行新的嚐試。當你進入一座井然有序的博物館時,你會覺得很輕鬆,因為你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你需要的東西。同理,當一個孩子的大腦中存在了一定的秩序,他就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在思考問題上。這樣的孩子不容易感到疲憊,他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也可以對外界刺激作出更迅速的反應。

    人類能夠先在頭腦中建立起牢固的秩序,然後以此為基礎與外部事物結合,並將外來信息區分、歸類和編排,這一表現既使智力得到了體現,也使我們的精神得到陶冶。如果一個受過教育的人能夠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根據文章的風格判斷出作者,或在閱讀一係列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後,總結出此階段文學作品的特征,那麽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是一個精通文學的人;如果一個人能夠根據一幅畫的著色方式辨別出這幅畫的作者,或根據浮雕的雕刻手法和細節推測出雕刻家所屬的年代,那麽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是精通藝術的人。還有一類人,他們能夠觀察出事物的本質,能夠以最詳盡、最恰當的語言對這些事物的價值作出評價,明確地將事物歸類,這一類人就是科學家。

    除了科學家外,化學家、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也是如此,他們都能夠憑著自己井然有序的思維對一些自己並不熟悉的事物如秧苗、微生物、動物或動物殘骸等進行分析。雖然他們之前從未接觸過這些事物,但他們作出的判斷卻是相當準確的。

    一個人不可能僅通過積累事物的直接知識就成為一名文人、科學家或鑒賞家,他必須在頭腦中建立一套知識體係。如果一個人擁有大量對事物的直接經驗,卻沒有接受過教育,她隻能成為一位徹夜苦讀的太太,或是一名能實際區分植物的園丁。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擁有的經驗需要建立在能夠接觸到的事物上,並且這些經驗不具備清晰的條理。科學家能夠將事物根據特性分門別類,能夠隨時識別身邊的物質,發現不同物質之間的聯係,並追溯到物質的起源,所以我們說他們擁有無限的知識,他們能夠發現的事實要比實物更加深遠。

    我們的孩子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很敏感,他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具有特殊的價值,所以他們會像藝術鑒賞家或是科學家一樣,根據自己學到的關於事物的特征,將見到的所有東西進行歸類。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則不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在聽到古典音樂或看到一件藝術品時,隻會像無知的人一樣無從欣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