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使孩子真正得到自由,我們需要特別重視一件事,即使孩子的機體處於運動之中,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當孩子的心中懷有某種“智力目的”,並能夠自由地帶著這種目的四處走動時,他們的個體就會不斷地得到完善,也能夠使自己內在的人格得到自由地發展。也就是說,隻有處於這種情況下的孩子才能擁有持之以恒的意誌。反之,一個沒有智力目的的孩子就不會對某件事情產生堅持下去的念頭,他的內部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我們需要克製自己對孩子指手畫腳的習慣,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意誌影響孩子。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當一個孩子身處於一個適合自己自由發展的環境中,他的信心會增強,做什麽事情都非常有幹勁。不需要我們下任何命令,他就會主動地洗手、洗臉、換衣服、收拾屋子、擺正桌椅、看管自己的物品等。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官需求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這能促進他們發展區分事物的能力,也有利於他們學會選擇和推理。孩子一旦選定了一件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就不會因為受到外界的影響而中止,進而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使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孩子會經曆從簡單到複雜的過渡,並通過這一過渡陶冶身心。孩子的大腦中會形成一種內在的秩序,當這種秩序和他所獲得的技能共同發生作用時,他的性格就漸漸形成了。

    我們說讓孩子自由發展,並不是指讓孩子獲得和動物一樣的“本能”,而是指讓孩子得到智力方麵的發展。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們曾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即按照對待動物的方式對待孩子。我們將“自由的孩子”理解為具有小狗一樣的本能的孩子,他們會到處亂跑亂叫,喜歡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做一些任性的事情。孩子們想要擺脫受屈辱的處境,於是他們反抗、抗議、掙紮,可是我們卻把他們用於保護自己的行為當成他們的本能,認為孩子天生是野蠻的,就像野獸一樣。

    在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的呢?最初,我們把他們當成植物,等他們長大一點了,我們就想方設法讓他們如植物一樣安靜成長。我們希望他們的感官也如同植物一樣,這樣他們就會對我們言聽計從,成為我們的奴隸。我們希望他們開出芬芳馥鬱的花朵,可是在我們蠻不講理的對待下,他們失去了人類的本性,能力也漸漸退化。

    如果我們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主掌握自己的智力活動,那麽我們將會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想要讓孩子具有自主開展智力活動的能力,我們就必須重新認識“自由”這一概念。

    在我看來,解決人類社會那些與自由有關問題的關鍵是智力。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一種誤區——隻要思想得到自由,一切問題就都可以被解決。人們在理解“讓孩子自由”這一觀點時也存在著類似的誤區,這種誤區把我們的社會攪得一團亂。很多人認為想要獲得思想上的“解放”,就必須將思想倒退回最原始的“自由思想”狀態。但這裏存在著一點疑問,我們真的能夠回到那種“自由思想”狀態嗎?這種“自由思想”意味著大腦神經的衰退,也意味著人類社會又將回到文盲時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