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這一現象中意識到,心靈敏捷的人會受到一種無形的製約,這一製約與自然法則相似。

    現代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對“精神力量是生命的神秘因素之一”這一說法表示認同,但丁也說:“……人類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裏得到了最高的智慧,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對物質產生出最高的欲望,他所做的一切就像一隻蜜蜂在憑著自己的本能釀蜜一樣……”人類的天性中,有一部分是對外部事物的特殊態度,一個人會擁有怎樣的性格特征也由這一因素決定。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不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隻有那些讓我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換句話說,能夠吸引我們注意力的隻有能夠喚起我們內在活力的東西。我們的內在世界會自動選擇外部世界的信息,隻有那些與我們內在需求一致的信息才會被接受。和大多數人相比,畫家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被繽紛的色彩所吸引,音樂家則會為一些美妙的聲音所陶醉。雖然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是相同的,但還是有很多人會表現出與別人不同的個性特征,擁有獨特的內在表現。人和人之間存在著差異,但他們隻會將自己需要的東西從環境中提取出來。在人與人之間,那些形成自我的外部世界的“經驗”不但不會對人類造成混亂,而且會被擁有不同能力的個體所支配。

    沒有一位老師可以單憑教學技能就使一個小孩子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件物品上,隻有內部力量才能夠激發一個孩子的專注力。在曆史的長河中,所有的天才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都具有超人一等的注意力。阿基米德在研究幾何圖形的時候由於過於專注,以至於沒有在意敘拉古城已被敵人攻下,也沒有注意到危險正向自己的身邊靠近,結果死於非命;牛頓會因為太沉醉於自己的工作而忘記吃飯;意大利詩人阿爾費爾瑞在全神貫注地進行詩歌創作時,連窗前經過一隊吵鬧的婚禮隊伍都沒有察覺。這些人們眼中的天才所爆發出的注意力是不可能被老師所喚起的,無論這位老師的技術有多麽高超,他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如果在兒童的內心真的存在這樣一種精神力量,我們就可以借助這種力量對兒童的注意力進行開發。如果上述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麽我們下一步將不再針對簡單的教學藝術進行研究,而是要對兒童心智構建中,自由所起的作用進行研究。我們可以通過外部力量將適應兒童心理需要的營養物質提供給他們,這樣一來,兒童的自由發展可以得到近似於完美的尊重。按照邏輯的觀點,這為建立一種新的教學法奠定了基礎。

    我們應該在科學實驗中為兒童建立他們心理發展方麵需要的東西,這樣我們才可以觀察到眾多複雜的生命現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理性、意誌和性格在這一過程中同時發展,就好像一個兒童的腦、胃和肌肉會在其身體成長時同時進行發育一樣。

    首先,我們會發現孩子產生了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在孩子的智力發展中的作用相當於種子的胚芽,它為本能的興趣起到補充的作用。這種情況發生後,認知便開始為孩子建立一種心理機製,這種心理機製與注意力相似。於是一次帶有獨特特征的演變發生了,這次演變也是按照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

    與老師們設想的不同,從已知到未知的演變過程並不是在物體之間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而是一種觀念的形成。孩子會在內心世界建立起一個複雜的觀念係統,這個複雜的觀念係統即是從已知到未知的演變過程。這一係統是在孩子自發力量的驅使下,通過一係列心理過程產生的。能夠建立起這樣的一個係統,說明孩子的內部心理正在發育。

    為了有助於上述變化的產生,我們應該提供給孩子大量係統的、複雜的、符合他們本能的材料,比如可以引發孩子對顏色、形狀、聲音、觸覺和氣壓產生本能關注的物體。孩子會在持續操作各種物體的過程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組織自身心理個性的形成,同時對這些事物產生清晰、有序的認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