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說,妨礙孩子的行動就等於阻止他們進行自我人格的建立。相對於行動而言,思想是獨立的,行動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控製,可以針對很多精神作出反應,思想卻不能。隻有這樣,人的性格才不會變得特別脆弱,否則,內心的不協調會使每一個行動的作用效果變弱。行動和內心的協調性是最需要被人類重視的事,也是兒童教育中最關鍵的因素。孩子的精神比我們想象中的高尚得多,如果我們讓他們做一些在他們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他們就會感到很痛苦、很疲憊,這種感覺對孩子的摧殘相當嚴重。

    孩子們會對什麽樣的事情感到有興趣呢?他們感興趣的是那些符合他們智力發展程度的事情,並且這些事情還要符合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這樣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全球上千所學校中,有很多孩子都能夠將那些我們認為“隻有成年人才能做得到”的事情做得很好。這一現象表明,孩子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全身心地投入,為了能將這件事做好,他們無論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都不會感到疲倦。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與世隔絕般地從事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這個孩子的人格正在得到順利的發展。

    孩子在文化方麵的接受能力往往特別突出,當一個很小的孩子自發地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寫字和畫畫時,他會覺得這件事很有趣,比如說一個4歲半的孩子在學會寫字後,會對寫字這件事感到樂在其中。孩子們熱衷於寫字畫畫的時期被定義為“畫寫爆發”時期。

    看到這些孩子如此地健康、安靜、天真,我不禁對我們以往提倡的教育進行反思。是什麽讓這些擁有細膩感情,充滿愛心,並隨時準備幫助別人的孩子變得冷漠?又是什麽讓這些快樂的孩子變得憂鬱?歸根結底,一切的錯誤都來自我們這些成年人對孩子使用的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過去,我們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在管教孩子上,可是我們卻一直在使用錯誤的方式,於是孩子們變得什麽都不會做。孩子們原本擁有的旺盛的精力被成年人剝奪了,他們獨特的個性也被成年人粉碎了。然後,孩子們開始對什麽都感到疑惑,並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言行。

    我們成年人認為自己一直在為孩子的成長努力,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導致孩子出現疑惑、叛逆等行為的元凶。看到孩子犯了錯,我們便急著去糾正;看到孩子性格上出現缺陷,我們就急著去填補;看到孩子心理上出現缺失,我們就想盡方法去平息……我們給自己設了一個沒有出口的八卦陣,我們把自己牢牢地困在了裏麵,於是一再地失敗,一再地受挫。我們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麽辦。想要走出這個困境,我們首先需要勇於麵對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這些錯誤,最後才能解決問題。不然,我們的孩子會將這份錯誤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