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的經驗讓我們領會到一些心得,這些心得對我們的教學非常有益,能夠幫助我們製定更有益於孩子發展的教育綱領。在製定兒童教育的綱領時,一定要注意一點:要限製大人的幹預、教具的數量和學習的環境。教具不可以提供得太多,否則孩子會在麵對一大堆教具時猶豫不決,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可以提供得太少,否則會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使他們在學習中產生停頓。

    為了使大家對上述概念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我來舉一個例子,在過去,人們都認為吃得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吃得太多同樣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誠然,吃得少會導致人的身體缺乏一些必要的營養,但是如果吃得太多,輕則營養過剩,重則使身體患病。吃得太多不但不會讓人精力充沛,反而會讓人感到疲乏。人們意識到之前的觀點是錯誤的,於是開始合理控製飲食,醫生也開始為人們設定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質量標準,營養學家們還會用更加精確的方式對人們應該攝入的食物量作出計算。

    現在的一些人把教具當成兒童教育的關鍵因素,他們認為給孩子的教具越多越好,從不在為孩子提供教具之前進行合理計劃。這些人的觀點就如同過去“吃得越多越好”的觀點一樣,是要不得的。與吃得過多對身體沒有益處一樣,教具給得過多對孩子也沒有益處。飲食和教育同樣屬於“喂養”的範疇,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關乎身體,而後者關乎心智。我們現在對教具的研究就是一種對孩子智能發展方式的研究,這方麵的研究顯示,限製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自發性活動,有利於孩子的全麵發展。

    有些人指出,隻有具有心智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人才能擁有意識,也就是說,嬰兒不具有意識。事實上,就連一個隻有幾個月大的嬰兒也能夠顯現出他的獨立性,所以那種“對嬰兒隻要達到身體上的照顧就足夠了”的想法是錯誤的。隻要成年人能夠降低自己所處的位置,並嚐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他們就會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是十分豐富和成熟的。我曾看過一篇報道,報道上說,就連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都可以和環境產生呼應和溝通。孩子在發展肌肉動作和語言能力之前就擁有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幫助他們適應外界環境,其發展能力甚至要比孩子肉體的發展能力強很多。所以我們說,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需要我們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嗬護。

    一般的動物在出生後,會靠著天生直覺的指引進行活動。但孩子與其他動物不同。孩子擁有二元性的天性,其中的一元屬於內心世界的發展,另一元則屬於外在軀體的成長。人類的活動機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自己建立的,這也是人類獨有的一個特點。人類的自身機製建立後,就能夠將自己的精神依靠行動表現出來,這與人需要靠自我的力量啟動軀體內負責運動的複雜器官,最終顯示出個體的特點是一樣的。人類是以建設自我、擁有自我、控製自我為順序發展的。所以孩子在我們眼裏是一個不停發展、不斷變化的個體。孩子不像成年人,可以先通過思考然後產生行為,孩子需要一步一步地發展。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行動和精神之間的平衡是關鍵,隻有當這兩者呈現出一致的時候,孩子才能繼續向下一個階段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