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孩子才會整天想要和我們黏在一起,不是嗎?除了孩子,還有什麽人會對我們有這麽大的依賴呢?總有一天,我們會因為自己不被需要而感歎,可能我們會抱怨:“身邊的每個人都隻會想著自己,無論是睡覺還是吃飯,他們隻在意自己,隻在意當天發生的事情,就沒有一個人會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想到我,我被遺忘了。”但是現在我們的孩子給了我們被需要的機會,他們會在每天睡前央求我們不要走,會在吃飯時要求和我們同坐,會在每天早上醒來後第一時間來到我們的身邊,看著我們,或者小心翼翼地親一下我們,我們為什麽不好好地珍惜這樣的機會呢?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家的孩子天天早上隻要一起床就會跑到我們的房間,把我們弄醒,想多睡一會兒都不行,真頭疼。”其實這也是孩子愛家長的表現。孩子們希望爸爸媽媽和自己一樣,過健康的生活,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起床,而爸爸媽媽們卻總是想多睡會兒懶覺。對爸爸媽媽的愛促使孩子在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下自己的床,走出房間,跌跌撞撞地穿過走廊,拉開爸爸媽媽的房門,最後走到爸爸媽媽的身邊。他們不是想做爸爸媽媽的老師,他們隻是想看著自己最愛的人,這樣他們就心滿意足了。有時他們會伸手撫摸爸爸媽媽的臉頰,於是爸爸媽媽醒過來,責備他們把自己弄醒了,要他們乖一些自己去玩,然後轉過身繼續睡。這時,孩子們覺得很委屈,自己隻是想要親一下、碰一下爸爸媽媽,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可是為什麽他們會反感呢?

    孩子在醒來後,不僅愛陽光明媚的早上,也愛他們眼中總是賴床的爸爸媽媽。孩子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帶給爸爸媽媽一個不一樣的早晨,讓他們明白可以像自己一樣過著健康的生活。但頑固的惰性讓我們拒絕了可以過得更好的方式,我們拒絕了孩子的幫助,盡管他們如此地用心,於是我們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失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