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一步了解什麽是“有吸收力的心靈”,孩子在產前和胚胎時期的生活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在過去,人們對動物或植物進行研究的時候,通常選擇成熟的個體作為研究樣本。而如今,科學家們對幼小的生命體或初期的生命更加感興趣,對人類的研究也有著如此的趨勢,於是胚胎學開始變得熱門。胚胎學是一門研究受精卵如何生成、發育,最終形成胚胎的科學。由兩個成人細胞的結合而產生,並以一個成年人的形態作為結束,這就是人的一生。

    幼小的孩子生來就受到上天的眷顧。他們是由於愛而產生的,出生前就盡享了父母的疼愛,出生後又得到父母的百般嗬護。父母對孩子的愛純潔無瑕,毫無半點利益驅使,他們不圖回報,隻想完全地奉獻。這是一種無比高尚的愛,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在總結物種為什麽能夠得到延續時指出,這不僅因為它們天生就具有能夠保護自己的方式,更因為有一種母性的保護幼崽的本能。

    在19世紀,科學家們曾圍繞著人的胚胎細胞展開過討論。有人認為人的胚胎細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會先形成一個小小的和母體形態類似的生命體,然後慢慢長大。關於人類胚胎細胞的討論持續了很久都沒有結論。顯微鏡問世後,科學家們真正觀察到了人類的胚胎,這時,他們才不得不承認自己曾經的觀點是錯誤的。人類的胚胎究竟是什麽樣子的?它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分裂著的受精卵。受精卵由1個變為2個,由2個變為4個,由4個變為8個……就這樣一直不間斷地分裂下去,直到形成胚胎。就好像建造房子前要先堆磚一樣,等到細胞分裂達到一定程度時,器官就開始形成了。

    器官生成於細胞停止分裂的時刻。發現這種現象的人對此作了一番解釋:有許多敏感點分布於器官形成的地方。各個器官之間原本是相對獨立的,當它們開始活動時,他們的位置不斷改變,逐漸開始圍繞一個中心運動。運動過程中,每個器官都開始展現出自己在形狀和功能上的不同,等到這一過程停止時,它們之間便出現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將所有器官結合在一起,這時,嬰兒的個體就形成了。首先,各器官之間產生聯結,形成了循環係統;其次,神經係統也開始建立起來。所有的器官都要經曆先從一個點開始建構,最後形成一個整體的過程,這一建構過程是所有高等動物都必須遵守的,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生命體建構過程。

    人類心靈的發展也是從無到有,逐步形成的。之前我們提到過,新生兒的心理層麵等於零,什麽都沒有,心靈器官是在“吸收性心智”圍繞著一個敏感點積累了足夠多的信息後,一點一點形成的。信息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巨變,產生新的東西,比如說語言。心靈器官的發展在一開始也是相對獨立的,比如對思想的表達,對方向的辨別,對遠近的判斷等。這些器官都是以某個興趣為發展中心,使孩子們向相應的方向活動。等到它們真正地形成之後,也就不再具有敏感性了。所有的這樣的器官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心靈的實體也就形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