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個新觀念,即以生命為所有生物功能的中心,同時要改變過去的教育理念。在過去,學校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孩子們進入了學校,就被過多的保護所包圍。心理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人格的建構和塑造都開始於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內。新生兒的心理世界是一片空白,就連生理也沒有發育完全,他們什麽都做不了。慢慢地,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走路、說話上的困難,成長為一個“人”,這一驚人的力量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在以往的觀念中,孩子自己是沒有學習能力的,一切都取決於父母的教導,可事實上,一切都是孩子自己學到的,就連常被我們稱為“母語”的語言也是孩子自己從環境中學來的。否則,為什麽很多出生在國外的孩子都能夠流利地使用當地的語言,而他們的父母反而沒有他們說得好呢?原因就在於此。創造孩子未來的人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

    通過對孩子從出生到大學不同成長時期的研究,心理學家們發現,有一些成長階段比較特殊,並且與生理發展階段相互照應。對於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係列變化的累積。從出生到6歲為第一個階段,這一個階段中,孩子的心智形態是不變的。第一階段又可以被分為兩個時間段:0~3歲為第一時間段,在這一時間段裏,孩子的心智不受成年人影響;3~6歲為第二時間段,在這一時間段裏,孩子的心智會受到以某些特殊形式出現的事物的影響。孩子在成長的第一階段內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搖搖晃晃地學走路到能跑會跳,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唱。當一個孩子成長到6歲的時候,他已經具備了上學的條件。這裏我要強調一點,一個孩子到了6歲,他的心理和生理就開始步入成熟。6歲到12歲為第二個階段,孩子在這一階段中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12歲到18歲是第三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巨大變化。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一個觀點,即孩子到了12歲就應該接受更高一層的教育,以便有益於他心智的成長。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在個性上會有很大的波動,經常表現出叛逆和放蕩不羈。對於孩子們表現出的叛逆,傳統學校采取了一邊教授安排好的課程,一邊按照製度懲罰他們的方式。18歲是該上大學的年紀,大學裏的課業更加繁重,但是老師的講授方式卻與之前並沒有太大差別。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裏,孩子們隻能聆聽老師的講授,而沒有獨立思考和實踐的機會,這阻礙了他們成長為真正的成年人。所以當我們看到社會上太多沒有工作的知識分子打著口號遊行的時候,我們應該覺得這是社會的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