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在舊式教育中,孩子並沒有被當作真正的人來看待。在最初的幾年裏,我們往往強迫孩子適應成年人的社會,並強迫孩子背離他們的天性。孩子在這些教育形式中隻以一個“未來式”的狀態存在著,而不是“正在進行式”。所以,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不會受到真正的重視。

    需要強調的是,孩子和所有人類一樣,也有其獨特的人格。我們不應該抹殺孩子那神奇而富有尊嚴的創造力,他們的心靈純真而敏感,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嗬護它們,照顧它們。我們不應該隻想著盡全力保護孩子嬌小的身體,按時給孩子喂食,幫助孩子洗澡和穿衣服。沒有人可以活在一個隻有麵包的世界裏,這句話尤其適合用來形容一個處於童年時期的人。在童年時期,物質是最不重要的東西,它還可能導致任何年齡的人墮落。一個人如果受到了物質奴役,無論他是成年人或是孩子,他一定會感到非常自卑,沒有了尊嚴。

    其實,成年人所營造的環境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環境,因為孩子在這個環境中遭到了隔離,他們沒有辦法了解成年人的社會。孩子不知道用什麽方式適應這個把他們摒棄在外的社會環境,於是我們把他們送進了學校,希望他們能在學校中學會適應社會的方法。可是,學校往往會在最後變成一個監牢,給一些孩子套上沉重的枷鎖,並把他們禁錮在裏麵。我們現在清楚地認識到,如果我們在學校中使用過時的教學方法,那麽我們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生活在這樣的學校中的孩子不但會受到身體上的創傷,還會飽受道德上的痛苦。時至今日,忽視性格方麵的教育是教育中的最基本問題。

    同時,我們也在各個家庭中發現了同樣的錯誤。每位家長都在想孩子將來要怎麽樣,卻沒有考慮過孩子現在要怎麽樣。孩子現在想要存活,就需要許多的東西,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在大多數的現代家庭中,家長們隻會關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身上是不是幹淨以及玩耍的地方是不是有新鮮的空氣等。

    人們在幫助孩子健全發展時,最容易忽視的就是人性的物質,即孩子精神上的需要。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內心人格,我們能夠看到的隻有孩子為了極力維護自我所作出的負麵行為反應。孩子在我們麵前哭泣、尖叫、害羞、不聽話、說謊、自私,甚至作出破壞東西等不當行為。如果我們把孩子們這些自我防衛的方式視為孩子的性格要素,那麽我們就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我們一旦犯下這個錯誤,就會接著把用最嚴厲的方法改掉孩子的壞毛病當成我們的責任。通常情況下,這些嚴厲的方法就是我們俗稱的體罰。但是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負麵反應,是因為他們在道德上產生了缺失,或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出現了失調。這兩者產生的後遺症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良影響。

    正因如此,我們肩負了重大的責任。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地進行探索,發現是什麽消滅了孩子的精神,並融入孩子的世界中。在成年人數不清的規定、教條下,孩子犯的錯好像永無止境。直到現在,我們仍習慣性地批評那些犯了錯的孩子,並且毫不留情。但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得溫和,就像美國文豪愛默生所言:“童年是永恒的救世主,他會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墮落者的身邊,祈求用自己的力量把他帶回天堂。”如果我們能夠領悟到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們就能為人類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於孩子而言,想要在複雜的成人世界中過上平常的生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成年人不停地監督著他們,不斷地教訓和命令他們,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受到了強大的幹擾和阻礙,他們沒有辦法正常成長。於是,孩子萌芽過程中所有充滿生命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微弱。在孩子的心中萌生了這樣一種念頭:我要盡快脫離這裏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這樣我才能得到自由,得到解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