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兒童之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作了一個簡短的介紹,也許讀者們會覺得它是合理的,是令人信服的。可是,組織並不是我的教育方法的重點,真正的重點在於這種方法對孩子產生的效果。孩子們的本能表現讓我的教育方法的價值得到了證實,人類的內在發展法則似乎也是在他們的本能表現中得到體現的。也許我們會在“兒童之家”開設一個心理實驗室,到那時,我們將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真理。我相信,這些真理一定會比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所有真理都要多,因為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因素,特別是在心理發生領域,隻有思想能夠在正常條件下得到自由發展,我們才能對它的起源和發展進行研究。

    眾所周知,當孩子們正在進行工作或其他不惹人煩擾的活動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也就是說,我們會製止孩子陷入混亂或進行“不好的”活動,但是我們會支持孩子做一些有秩序的和“好的”活動,並保證孩子能夠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擁有最完全的自由。

    我們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因為孩子們已經表現出了他們對工作和勞動的熱愛。雖然這些孩子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但我們已經從他們的動作中看到了一種鎮靜和井然有序的氣質。這種鎮靜有序已經超出了糾正的界限,而進入了“優雅”的境界。在整個班級中,我們可以隨處感覺到孩子自發的紀律性和強烈的服從精神,這也是我們教育方法帶來的最鮮明、最顯著的成果。

    在遠古,有許多哲學家經常就“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產生爭論。如今,人們一提到這兩種觀點,就會自然地提到我的教學方法,很多支持我的方法的人也曾當場提供了許多人性本善的例子。其他的人則持有相反的觀點,他們對我的教學方法表示反對,並聲稱給孩子自由是件非常危險的事,因為孩子生來就是邪惡的。

    我喜歡從積極的層麵去看問題。“善”和“惡”這兩個字包含了最多樣化的概念,人們很容易把兩者弄混淆,特別是在實際處理小孩子的事情上。

    我們常常認為在3~6歲的孩子身上會出現向惡傾向的表現,而事實上,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些表現是因為我們不理解孩子。當我們不理解孩子的需求,不但不滿足他們,反而對他們進行諸多限製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這種表現。孩子需要在自然傾向的引導下試著協調他們的行動,從而積累各種印象,特別是觸覺上的印象,可是我們卻不許他們這樣做。我們不許他們為了了解世界而到處亂摸,四處亂跑,我們不許他們自由行動,於是他們便進行反抗,並製造了許多讓我們感到反感的事。於是,我們認為孩子是淘氣的、頑皮的、不可理喻的。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我們一旦為孩子提供了適合他們發展的正確的工具,並讓他自由地使用這些工具,他們就不會再出現這種向惡傾向,他們的反抗行為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