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能夠取得這些成就,離不開老師的巧妙參與。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老師一直在對孩子進行著引導。老師對孩子的引導是有必要的,但是老師在進行引導時需要注意一點,即不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無所不在的。所以,老師應該隨時準備為孩子提供幫助,但是永遠不要阻礙孩子進行實踐。

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總是使用一些平淡乏味的語言和詞匯,孩子就會漸漸失去求知的熱情。隻有保持孩子的求知熱情,才能真正對孩子起到引導的作用。想要完成這一項任務並不難,老師隻要能夠對孩子保持尊重,冷靜且耐心地對待孩子,在孩子做練習或行動時任由其行事而不采取過多幹涉。

然後我們就會注意到,孩子有一種極力向外擴展的個性。他們會主動選擇自己要做的事,並堅持做下去。孩子會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來改變這件事,他們不但不會逃避努力,而且會對努力進行探索,並最終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這一過程讓他們感到喜悅。孩子希望把他們的成功、發現和小小的勝利都與身邊的人分享,所以我們不需要幹預他們。教育者對此最好的做法就是靜觀其變。

讓我們靜靜地等待吧,讓我們隨時做好分享孩子快樂和他們所經曆的困難的準備。我們應該在孩子需要我們同情時積極而熱情地回應他們;當孩子進展非常緩慢時,我們要保持無盡的耐心;當孩子取得成功時,我們要向他們表示出我們的熱心和興奮。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和孩子在一起時保持謙恭與和善,如果我們能像要求別人對待我們自己一樣對待孩子,那麽我們就掌握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則,我們也就可以被樹立為優秀教育的楷模。

就我們自己而言,我們渴望當我們工作時,不會有人打擾我們;我們渴望當我們努力時,沒有阻力阻礙我們;我們渴望當我們需要時,有一些好朋友能隨時為我們提供幫助;我們渴望和朋友真正友好地相處,並且能夠依賴他們,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快樂地共事。孩子比我們更需要被人尊重,他們是那麽天真,而且前途無量。我們需要的一切,他們也同樣需要。

可是事實上,我們把不尊重孩子當成了我們的習慣。我們總是無視孩子的需要,並試圖強迫他們遵從我們的命令。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既專橫又粗魯,我們隻希望他們服從我們的所有命令,永遠在我們麵前表現得服服帖帖、規規矩矩。我們總是記得他們有多麽強烈的模仿本能,以及他們對我們的忠誠和欽佩有多討人喜歡。孩子喜歡模仿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友善地對待他們。難道我們不希望幫助孩子養成對人友善的態度嗎?友善和愛撫並不一樣。難道我們會把第一次見麵就擁抱我們的人視為粗魯、粗俗並且沒有教養的人嗎?友善包括了解並適應別人的願望,在必要時甚至要犧牲自己的意願。這就是我們必須向孩子展示的友善精神。

要懂得孩子們的需要,我們必須科學地對他們進行研究,因為他們常常會產生無意識的需要。這種需要是來自生命內的呼喚,它想要掙脫出來,可是我們卻幾乎不知道它會如何掙脫。一個孩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需要得到一種神奇的力量的幫助,這種力量類似於他從無到成為一個小孩所基於的力量。

我們對這個非凡過程提供了間接的幹預,也為這個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小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成長手段,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事隻是謙恭地等待他成長。

讓我們任由這個生命在他的極限內自由成長,並對這個成長過程進行仔細地觀察吧,這就是我們全部的使命。也許我們會在進行觀察時想起上帝說過的話:“讓孩子們經曆些痛苦來達到‘我’的境界。”也就是說,“不要對他們的到來進行阻礙,隻要給他們自由,不對他們進行妨礙,他們就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