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聽力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性,因為它和講話的感覺器官相連。所以,我們對孩子進行聽力訓練,讓他們注意聆聽周圍環境產生的各種聲音和喧鬧,並讓他們對這兩種聲音進行區分,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更清楚地聆聽發音語言而做的準備工作。老師在和孩子講話時要注意,發出的每一個音節都要清晰無誤,並且一定要到位,即使老師為了表現出講話內容的秘密性而用很小的聲音講話時也要注意這一點。唱歌也是鍛煉準確發音的好方法之一。老師在教孩子們唱歌時要注意,必須把每個詞的音節都分開,然後緩慢地發音。

    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和感覺練習相關的命名法中進行清楚且準確的語音練習,這種方法很有效。在每個感覺練習中,當孩子能夠分辨出物體之間的差別時,老師就可以用一個詞對這個差別進行清晰的描述。這樣,老師就可以在孩子重複用粉紅色積木搭建塔時選擇恰當的時機坐到孩子身邊,然後把最大的積木和最小的積木拿給孩子看,並告訴孩子“大的”“小的”。老師要接連幾次用重複和清晰的發音向孩子說明“這個是大的”“這個是小的”。這樣念過幾次後,老師可以暫時停下來對孩子做一個小測試,以檢驗孩子是否已經明白了這兩個詞的意義。老師可以告訴孩子“把大的給我”或“把小的給我”,然後重複進行一次,再中斷一會兒。最後老師可以依次指著積木問孩子:“這個是什麽樣的?”如果孩子已經清楚地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義,他們就會回答“大的”或“小的”。接下來,老師可以用如下的方式督促孩子更清晰且準確地重複這些詞。

    老師:“這是什麽樣的?”

    孩子:“大的。”

    老師:“什麽樣的?”

    孩子:“大的。”

    老師:“清楚地告訴我,這是什麽樣的?”

    孩子:“大的。”

    這裏使用的大的物體和小的物體僅僅是就尺寸而言的,而不是就形狀而言的,也就是說兩個物體的三維比例是相同的。我們可以說“house(房子)”是大的,“hut(棚屋)”是小的。當兩張圖片所代表的相同物體的尺寸不同時,其中一個就可以被稱為是另一個的放大體。然而,當物體僅是截麵上有變化而長度沒有變化時,那麽它們就有厚薄之分。對於長度相同但截麵不同的兩個物體,我們可以說它們之中有一個是厚的,另一個是薄的。所以,老師教孩子區分棕色棱住體的薄厚時,要像教孩子區分積木體積大小一樣,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老師要給棱柱體命名,如“這個是厚的”或“這個是薄的”;在第二階段,老師要讓孩子進行識別,如告訴孩子“把厚的那個給我”或“把薄的那個給我”;在第三階段,讓孩子練習單詞的發音,拿起一個棱柱體向孩子詢問“這個是什麽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