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必須積極參與對孩子進行觸覺訓練的啟蒙教育,不僅要向孩子們示範操作的過程,還要在參與時保持安靜,因為老師需要握住孩子的手,並引導孩子用指尖盡可能輕柔地進行觸摸。在指導孩子觸摸兩種表現的時候,老師不需要做任何解釋,隻要適當地鼓勵孩子用手去體驗不同的感覺就足夠了。

    當孩子感覺到這兩個部分的不同後,他們就會自行地按照老師教的方法不斷地去對不同的感受進行重複體驗。當孩子們體驗過這個矩形板後,我們可以讓他們去感受一下另一種矩形板。這種板上交錯著粘貼了一些光滑程度不同的膠帶紙。

    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層次分明的係列砂紙卡片對孩子進行觸覺訓練。孩子在觸摸並感受這些不同的表麵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他們不但提高了自己對各種相似度非常高的觸感的辨別能力,還提高了自己對動作的控製能力。

    孩子進行過這些練習後,他們即將進行對各種布料的觸覺練習。這些布料包括天鵝絨、絲綢、緞子、羊毛、棉布、粗糙亞麻布和精細亞麻布。我們在每種布中選擇了兩塊非常相似的布,它們都具有明亮和鮮明的顏色。

    在這項練習中,老師要教孩子們一種新的動作。之前我們提過,老師要教孩子觸摸物體,而現在,老師則要教孩子撫摩布料。孩子可以根據布料的精細或粗糙程度果斷地或輕柔地撫摩它們。由於孩子曾做過類似的實踐,所以他們會在這種練習中感到非常快樂。並且為了增強觸覺感受力,孩子幾乎會本能地閉著眼睛進行撫摩。有的孩子怕自己不夠盡力,甚至用一塊幹淨的手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他們在撫摩布料時會把布料按照相似的觸覺分類,成對放好,然後解下手絹對自己的區分結果進行確認。

    孩子很喜歡這種觸摸和撫摩練習。在進行過這兩種練習後,孩子會很自然地在自己周圍的環境中尋找類似的感受和體驗。我們看到,有的孩子看到來訪者穿著由漂亮的布料製成的衣服後,馬上去把手洗幹淨,然後走到來訪者身邊,輕輕地用手撫摩那件衣服的布料,同時他的臉上會呈現出興趣十足的表情。

    隨後,我們會看到孩子們更加熱衷於進行那些難度更大的練習。

    我的教具中還有一些小的矩形板。雖然這些小矩形板的大小相同,但它們卻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的。所以,這些小矩形板具有不同的重量和不同的顏色。

    在進行練習時,孩子需要拿起其中的一塊,把它輕輕地放在手掌上,四指伸開,像在稱什麽東西一樣輕輕地上下掂量手中的矩形板。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時機教孩子如何做出輕微的動作。當孩子能夠敏銳地察覺出物體的重量時,他們的動作就會變得越來越輕微,當孩子不需要掂量這些矩形板就能夠直接感覺出這些矩形板的重量時,這項訓練的目的就達到了。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孩子就必須不斷地重複這種練習。

    當一個孩子對這項練習入門了以後,他就會主動用手絹蒙住自己的眼睛,然後重複進行這項練習。比如孩子會把重一點的木板放在右側,然後把輕一點的木板放在左側。然後他會摘下手絹,根據木板的顏色來確認自己有沒有出錯。

    孩子可以在進行這個艱難的練習之前先用三套幾何立體圖形和帶有粗糙麵和光滑麵的木板進行練習,也可以用一套裹有色彩鮮亮的絲綢的色板來進行練習。這種色板練習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整套色板共有64塊,分裝在兩個盒子裏,每個盒子裏又分為了8個格子,每個格子裏放8塊屬於同一顏色,但是深淺度不同的色板。在進行這項練習時,孩子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給相同的色板配對。孩子要從打亂了順序的色板堆裏挑出兩塊顏色相同的色板,然後把它們放在一起。當然,老師不會把128塊色板同時混合在一起,然後讓孩子去挑選,而是會把幾種顏色對比非常鮮明的色板混合在一起,如紅色、黃色和藍色,然後讓孩子進行配對。老師會挑出3對或4對屬於這3種顏色的色板,把它們混合在一起,然後從中拿出一塊色板,比如是紅色的色板。老師會把這塊色板展示給孩子看,然後向孩子示範自己是如何從那一小堆色板中拿出和紅色色板相同的一塊色板。做完這些後,老師會把配好對的紅色色板放在桌子上,再從色板堆裏拿出一塊色板,比如是藍色的色板,然後她會讓孩子從剩下的色板中挑出和她手中色板相同的一塊。演示結束後,老師會把這些色板重新混合,然後讓孩子自己重複這個練習。比如讓孩子從中挑出兩塊紅色的色板、兩塊黃色的色板和兩塊藍色的色板,並分別配對擺好。

    當孩子漸漸適應這一練習後,老師可以把色板顏色種類由2種增加至4種或5種,3歲大的孩子最終能夠從成堆的色板中配出10對或12對顏色相近的色板。當孩子的眼睛對顏色的一致性已經非常敏感後,我們就可以讓他們進行辨別顏色深淺度的練習了。當孩子對每種顏色各種色度之間輕微的差別進行區分時,他們就得到了鍛煉。我可以用藍色色板舉個例子,老師可以把8塊深淺程度不同的藍色色板按順序排列好,這樣做隻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進行練習。老師做完這些後就可以走開了,剩下的事情留給孩子自己思考。孩子們常常會在練習中犯一些錯誤,有時,即使他們已經知道了這種練習的概念,可是他們還是會犯錯。這說明他們還沒有達到對一種顏色的各種深淺色度進行區分的階段。孩子們隻有不斷進行實踐,他們在這方麵的能力才能逐漸增強。所以,我們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行練習。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盡快適應這個練習,我們可以給孩子提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在每次練習時先把顏色最深的色板挑出來,這個建議給孩子們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從而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孩子的選擇。第二個建議是,我們可以不時地建議孩子對兩塊相鄰的色板的顏色進行觀察和比較,並把它們和其他顏色的色板區分開來。這樣,孩子就會在擺放一塊色板之前把它和它相鄰的色板進行仔細比較。

    最後,孩子會很樂意把64塊色板混合在一起,然後把它們按照不同顏色擺放成8列,並且每列都按照從深到淺的順序排列。這個練習也同樣能讓孩子用雙手進行細微工作的能力得到鍛煉,並且能讓孩子的記憶力和注意力得到鍛煉。孩子在做練習的時候既不可以隨意把色板握在手裏,也不可以讓手在拿取或擺放色板時碰到裹在色板上的彩色綢布,他隻可以握住色板兩端的木頭部分,然後把這些色板整齊地擺放成直線狀。這樣,排列好的色板看上去就像一條具有明暗色彩的漂亮絲帶。想要擺出這一效果,孩子必須具備一定的手工技巧,這就要求孩子進行大量的實踐和練習。

    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來說,這種色彩感知練習能加速開發他們的“色彩記憶”。當孩子對某一種顏色進行仔細觀察後,他們就可以在沒有剛才所觀察到的顏色做引導的情況下,在混合好的色板堆中挑選出和那塊色板顏色相近的色板。所以,孩子是通過記憶來對顏色進行識別的。他們在比較顏色之間的差別時,可以不依靠對實際事物的對比,而是隻要靠他們腦袋裏的印象就可以了。

    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色彩練習”,他們也會在進行這項練習時產生一些離題的行為,比如他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某種顏色,然後他們就會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有哪些事物和這種顏色相同。當他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和腦中印象相對應的實際存在的事物,並把這件實物握在手中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取得了真正的勝利。

    還有一套非常有趣的教具是一個帶有六層抽屜的小櫥櫃,我在每個抽屜裏都放了一個木製的方框。幾乎所有方框的中央位置都插嵌了一個大幾何圖形,這些圖形都是藍色的,在圖形的中間部分按了一個小把手。我在每個抽屜的底部都鋪了一張藍色的紙,隻要把幾何圖形拿開,我們就能看見抽屜的底部出現一個一模一樣的圖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