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孩子的性格和道德教育這類重要問題時,我們也必須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性格不是教出來的,我們隻能協助孩子建立他們的性格,而不能教會他們擁有什麽樣的性格。6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時期,這時,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性格的形成與外在的榜樣或壓力無關,它是靠著孩子的本性形成的。在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內,有許多因素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會產生影響。在那時,孩子的性格已經顯現出來了,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如何形成與發展的,也可以看到它是否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受到壓抑。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懷孕期、胚胎期、出生時和產後都得到科學的照顧,那麽他到了3歲時,一定會成長為一個模範的個體。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少能看到這樣的結果,因為孩子在這期間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如果導致性格缺陷的原因出現在產後,那麽它所產生的影響就沒有胚胎期出現的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嚴重,而胚胎期出現的問題又沒有懷孕期出現的問題嚴重。如果缺陷是在產後出現的,那麽這種缺陷可以在3~6歲之間被治愈,因為這一時期是孩子進行調適和修正的時期。但是孩子如果由於在出生時或更早的時期受到驚嚇而產生了心智或生理的缺陷,那麽這種缺陷就很難被矯正了。所以,我們對許多患有官能性疾病,如白癡、癲癇、癱瘓等的人無能為力。如果孩子出現的是非官能性的問題,那麽隻要在6歲之前進行治療,就有痊愈的可能。如果我們不予以理會,那麽孩子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一個6歲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許多本不屬於他的性格,這些性格是這個孩子在後天的經驗中得來的。如果一個孩子在3~6歲期間被疏忽,等他成長到7~12歲的時候,他的道德良心的發展就會出現問題。這個孩子也許會出現智力不足、缺乏道德品格或學習能力的情況,他的內心會遭受許多打擊,並布滿傷痕。

    我們的學校和其他現代化的學校都為孩子作了生理狀況記錄,我們可以對每個孩子在每個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並作出相應的處置。我們會詢問每一位孩子是否有遺傳性病史,並詢問他們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時各自的年齡是多少歲,媽媽在懷孕期間是否經曆過意外事件或是否受過神經性的創傷,孩子是否順利地被生產出來,是否有因為難產而窒息的情況等。我們也會關心孩子的家庭生活,這其中包括父母或保姆是否很嚴厲,孩子是否受到過驚嚇等。所有的孩子都必須填寫這樣的問卷,因為每一個孩子來到我們學校時都或多或少有些怪異或頑皮的性格,我們必須找到導致孩子們出現如此性格的原因,這樣才能對每一個孩子進行適當的治療。

    這些脫離常態的偏差行為會逐漸滲入孩子的性格,成為他們性格的一部分,最終形成脫離常態的孩子。脫離常態的孩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堅強的孩子,另一類是比較懦弱的孩子。第一類孩子會對外界采取敵對的態度;他們經常發脾氣、反抗、破壞、貪得無厭地占有、自私、心不在焉、胡思亂想或做白日夢;他們經常大吵大鬧,很貪吃,還會欺負小動物。第二類孩子無力反抗,隻得在淫威麵前屈服;他們處處表現得被動、消極;他們喜歡發呆,做事緩慢;他們喜歡以哭泣要挾別人為他們服務;他們對熟悉的成年人非常依賴,總要求成年人陪伴,卻很害怕陌生人,當成年人真的陪在他們身邊時,他們卻很快就會感到乏味;有些孩子還會用說謊、偷竊等行為來作為自我防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