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實物的概念已經不僅局限於對眼前事物產生認知,他們還開始變得富有想象力。他們能夠在遊戲中把桌子當房子,把椅子當馬,還能幻想出仙女或仙境的樣子。如果他們擁有一個地球儀,他們還能想象出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景象。有一群6歲的孩子正圍著一個地球儀討論,這時,一個4歲的孩子跑了過來,對他們說:“讓我看一下好嗎?”他看了看這個地球儀,然後說道:“這個就是世界吧?太好了,我終於知道我叔叔環繞了世界三圈是怎麽回事了。”這個孩子已經了解到他們手中的地球儀隻是個模型,而真正的世界是非常大的。

    一個不到5歲的孩子也會對大孩子們正在玩的地球儀感興趣。這些大孩子正在討論美洲,他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孩子,直到這個小孩子突然問他們:“紐約在哪兒?”這些大孩子把紐約指給這個小孩子看,這個小孩子隨後又問道:“荷蘭在哪兒?”大孩子們在地球儀上指出了荷蘭,這個小孩子看到後,便伸出手指指著中間藍色的部分說:“那麽這裏一定是海。我爸爸每年都會去兩次美國,他住的地方是紐約。每次爸爸出發後,媽媽就告訴我爸爸正在海上。過了一陣子,媽媽告訴我爸爸到了紐約了,然後又過了一陣子,媽媽告訴我爸爸又在海上了。媽媽還說,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去鹿特丹接爸爸。”這個小孩子曾聽過許多關於美國的事,現在,他終於知道這個國家在哪裏了,他感到非常快樂。他在心智地圖上又找到了一個定位點,這一點就像他原來在外界物理環境中找到的定位點一樣。這個孩子先從家長那裏收集了許多詞匯,然後運用他的想象力把這些詞匯拚湊在一起,最後建立了屬於他自己的心智世界。現在的6歲孩子們常常會把想象力浪費在玩具和虛幻的故事上,我們應該讓他們對真實的事物產生想象,並讓他們和環境有更多接觸。

    眾所周知,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喜歡提問。他們總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成年人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感到厭煩,而是應該把這當成一件有趣的事,因為孩子們的這一表現體現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要盡可能用簡單的話語給出準確的答案,而不要用過於冗長的句子向孩子解釋。如果可以的話,我們要利用實物來向孩子說明,就像用地球儀向孩子解釋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一樣。

    老師在回答孩子的問題前要做好特別準備,因為單憑邏輯思考並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老師不應該抱有成見,而是必須了解孩子的心智在前一階段是如何發展的,在對待3~6歲的孩子時,老師必須機智且靈敏。值得慶幸的是,老師並不需要對孩子講授許多東西,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學到東西要比老師能夠講授給他們的多得多,老師要做的隻是站在一邊,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幫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