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父母都要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理念:勞動是偉大而光榮的。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教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還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義務感。例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給小樹澆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它能夠茁壯成長。要知道,人類沒有了樹,就沒有了氧氣,那麽也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承擔給小樹澆水的義務!”

    除了語言上的灌輸,一些歌頌勞動的電影、電視劇,我們也應當和孩子一起觀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同樣會對勞動產生積極的認識。

    2.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但要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社會公益勞動,還要讓孩子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給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穿衣、洗臉、洗手帕等,都應該讓孩子學著自己做。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給孩子分配家務時,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同時不要讓孩子勞動太久,以免孩子產生厭煩和畏懼家務勞動的心理。還有那些難度過大的勞動,例如爬在高處擦玻璃、進到下水道疏通水管之類的事情,就不要讓孩子參加。

    3.適時地表揚和鼓勵孩子

    一旦孩子養成獨立勞動的習慣,父母就要第一時間做出肯定,表揚孩子的勞動行為,從而保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父母不妨說:“孩子你真棒!繼續做下去吧,大家都在看你究竟還有多少潛力沒有挖掘!”

    當然,由於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常常好心辦壞事,但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要嗬斥甚至嘲笑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如何做是正確的,對孩子循循善誘。就像對於刷碗不小心打破盤子的孩子,我們不妨這樣說:“沒關係的,誰都有犯錯的機會,隻要下次注意就沒有關係。那麽,這次是為什麽打碎盤子了呢?”當孩子回答出結果後,我們還要進一步鼓勵他,“那麽,我們下一次就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啦!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歸根到底,讓孩子學會獨立勞動,這對他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記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吧:“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勞動是最關心、最忠誠的保姆,同時也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