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仔仔看到別的小朋友正在玩機器貓,他特別喜歡,於是直接就跟人家要。人家當然不給他,那個小朋友理直氣壯地對仔仔說道:“這是我爸爸媽媽花很多錢給我買的,讓你爸爸媽媽也給你買。”

    在這之前,仔仔從來沒聽過“錢”這個詞,於是問道:“錢是什麽東西啊?”

    “連錢是什麽都不知道,真是一個大傻瓜!”周圍的小朋友都笑了起來。

    在發生這件事情之後,隻要一說到與金錢有關的事物,仔仔就會想起小朋友的嘲笑聲,所以他對金錢一直很恐懼,甚至懼怕聽到“錢”這個字。

    仔仔的父母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所以一味地讓仔仔盡量回避金錢。但他們不知道,人們的生活是不能離開金錢的,隻要父母幫助孩子正確的看待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也就不必擔心孩子因此而墮落了。

    我們所提到的這兩種錯誤的觀念都不利於孩子正確地看待金錢,過度地強調金錢會讓孩子認為金錢就是萬能的,可以達到他的任何目的;如果不讓孩子認識金錢的話,不僅會使你的孩子不知道玩具、零食是通過什麽途徑得到的,而且也會讓他們以為這些東西是可以隨便拿的。

    那麽,父母應該怎麽幫助孩子正確地對待金錢呢?

    1.講明金錢與親情的關係

    給孩子買東西通常是父母表達對孩子感情的方式。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之所以給你買玩具,是因為爸爸媽媽愛你。當孩子對金錢有了基本的認識後,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跟他們談論一下關於錢的話題。

    2.在一言一行中言傳身教

    孩子的洞察力是很強的,當你給孩子買冰淇淋的時候,應該告訴他花費了多少錢。可以通過這樣的小事情讓他們慢慢地理解金錢的概念。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可能不太明白,不過慢慢地就能明白金錢與物品之間的等價交換關係了。這一點是理財的關鍵所在:隻有懂得金錢究竟是幹什麽的,孩子才能擁有一個高財商。

    3.勞動並非都是有償的

    當孩子幫你打掃衛生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他,他幫忙做家務並不是為了得到金錢的報酬,而是出於對爸爸媽媽的愛;作為家庭的一員,他也有義務這麽做。正是通過這些小事讓你的孩子明白雖然勞動可以獲取金錢,但並不是任何勞動都要去換取金錢。讓孩子懂得勞動的真實含義,他才不整天總是想著“錢錢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