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是重慶市某重點高中的一名學生。雖然她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可是學習成績卻一直非常優秀。

在文文5歲的時候,她得了急性肺炎,為了給她湊看病的錢,父母賣掉了外公外婆留下的房產,一家三口常年擠在一個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裏。由於父親在外麵跑推銷,經常不在家,為了幫媽媽減輕負擔,文文6歲時就在巷口賣報紙。

到了填報高考誌願的時候,文文為了幫家裏省錢,同時幫忙照顧母親,想報考離家比較近的西南師範大學,可是父母卻希望她能報考上海一所名牌大學經濟係。由於那所大學的學費非常昂貴,文文沒有答應。這時候父母告訴她說,如果她能夠報考那所大學的話,就獎給她一部新手機,並且在暑假的時候去外地旅遊。

文文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因此她對父母的許諾半信半疑,這時候父母才不得不告訴她,家裏邊的經濟情況已經有所改善,為了培養她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才一直沒有告訴她。

俗語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文文父母的良苦用心。錢不是萬能的,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光考慮用錢來解決,也不能夠因為自己家裏不缺錢就讓讓孩子隨意亂花,一定要適可而止。

按照常人的觀點,富人家的孩子有著更深厚的財源、更廣泛的人脈,因此取得成功的幾率很大,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那些“富二代”的父母們整天忙於事業,很少與孩子進行交流,他們唯一能保證的,就是給孩子買一切他們想要的東西。在這種教育方式之下,孩子根本不能夠正確地看待金錢,也就更談不上勤儉節約了。

我們再來反觀一下那些窮人家的孩子。由於家境貧寒,父母忙於生計,他們凡事都親力親為,花錢也要精打細算,甚至需要通過勤工儉學來貼補家用,正是這樣,他們大多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父母盲目地給孩子錢是非常錯誤的一種做法,會讓孩子們以為父母給自己錢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無論給孩子多少錢,都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會有相反的效果。其實父母這樣沒有節製的給錢,也是現在的孩子理財能力普遍差的根源之一。

那麽,到底應該如何給孩子錢呢?美國富豪科魯奇管理子女的故事也許會給我們一點啟示。

雖然科魯奇擁有幾十億的資產,可是他在給子女零花錢時卻必須約法三章: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的賬本,要記下每一筆錢的用途,在領取零花錢的時候,大人要查看賬本。如果賬實相符、而且每筆錢都花到了有用的地方,則可以得到更多的零花錢,否則就要相應削減。就是通過這個辦法,科魯奇的子孫們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一個個都成了理財高手。

要想更好地讓孩子學會理財,父母也應該學幾招:

1.給的零花錢一定要適量

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零花錢並沒有嚴格的限定,隨要隨給,這樣一來,孩子花錢來也是沒有節製。因此,父母一定要規定孩子零花錢的數目。你可以明確地告訴他一個月會給他多少錢,有了限製,他也就不會大手大腳了。

2.父母要學會說“不”

對於孩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學會說“不”。比如當孩子要求增加零花錢的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對他說:“這個星期給你的錢都是我算好的,完全能夠滿足你的基本需求。如果不夠花的話,肯定是你什麽地方多花了,以後注意一點肯定會夠用的。”這樣,孩子花起錢來也就不會那麽隨心所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