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們要有對錢的“主權”意識。但是我們很有必要把這種“主權”意識和“自私”的概念進行一下區分。就像我們事例中的小明一樣,他對“球”的這種主權意識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小紅並沒有破壞他的球,隻是因為自己跑不過夥伴就生氣了,這種態度是非常不好的。好在媽媽及時地勸導了小明,幫助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對於孩子來說,錢是誰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是心甘情願地當無財產者,他們占有的欲望也是很大的,希望擁有物品的歸屬權。那麽,父母應該怎麽做這方麵的工作呢?

    1.讓孩子知道錢是誰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的錢的歸屬權問題,如果是屬於他的,他就有權利支配。比如桌上放著一張錢,然後你問孩子,這錢是誰的,當他回答不知道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一旁鼓勵他去求證這錢究竟是誰的。在這樣的求證過程中,孩子漸漸就會明白錢不是自己的就無權去動用,就算是父母的也不可以。

    2.讓孩子體驗到如何擁有“自己的錢”

    孩子總是非常容易滿足的,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自己的錢”,比如利用星期天或者寒暑假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拿到了工作,又是一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

    對於那些沒有工作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引導他們意識到存錢罐裏的錢就是自己的,那是他們經過辛苦的努力存下來的,是他的“財產”。讓孩子知道他不再是個沒有財產的人,他也擁有一定的財富。

    3.讓孩子懂得“自己的錢”的重要性

    我們之所以讓孩子區分自己錢的主權,還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學會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錢。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爸爸有爸爸的錢,媽媽有媽媽的錢,爸爸要動用媽媽的錢需要和母親商量。因為“自己的錢”的支配權握在自己的手裏,換句話說就是,隻有自己的錢才可以自己做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