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

    隻有付出了勞動,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可是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父母的錢似乎是“不勞而獲”的。爸爸媽媽每天會在一聲道別之後去工作,在月底就會“輕鬆”地拿回一筆報酬。他們對這份報酬的關注點僅僅是在“鈔票”層麵,很多孩子都忽略了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辛勤勞動。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自己的工作,隻有經過這樣的實踐,孩子才會更加珍惜勞動的果實。即使父母的工作孩子不適合親自參與,也應該讓他在旁邊仔細觀察。我們不妨鼓勵孩子自己寫日記,讓他記錄下觀察父母工作時的感受,這樣就能強化他的意識。

    2.和孩子一起體驗節約的魅力

    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如今很多孩子都沒有節約的意識。而父母單純的說教比較乏味,更加會非讓他們感到厭倦。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改變方式來給孩子講節約。例如,在餐館吃剩下的飯可以打包回去,在吃那些打包回來的飯菜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次就餐節省了多少支出,孩子也會記住這次有意思的就餐經曆。

    3.讓體力工作者給孩子上一課

    體力工作者的生活大多是很辛苦的,父母不妨去讓孩子去觀察一下他們的生活。當他們看到那些工人每天揮汗如雨才能得到報酬時,自然就能夠體會到賺錢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也就能夠體會賺錢的辛苦了。尤其當孩子能夠和這些工作者進行語言上的交流時,那種心態會更加得到鞏固。

    4.正確的認識刷卡消費

    對於現在流行的刷卡消費,很多孩子都不能能夠正確地理解,他們覺得卡裏麵一定有用不完的金錢,因此他們花起錢來也是肆無忌憚。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當孩子在想要父母刷卡的時候,父母可以耐心地告訴他們:“刷卡的同時咱們的存款也會減少,而且銀行並不是免費提供服務的,每年都會自動扣除一定的費用。”當給孩子解釋完這些之後,他也就會珍惜卡裏麵的錢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