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批判地繼承了這一觀點,明確主張要區分戰爭的性質。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寫道:“曆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這就從根本上指明了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的內容。正義戰爭是為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謀求階級解放和民族解放,保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而進行的戰爭。非正義戰爭是為了侵略擴張和爭奪霸權而進行的戰爭。由於正義戰爭代表人民的意誌、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能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因而是進步的。非正義戰爭違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因而是反動的。他進一步指出,對不同性質的戰爭,應采取不同的態度:“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的戰爭。對於後一類戰爭,我們共產黨人不但不反對,而且積極地參加。”對於非正義的戰爭,“反對的方法,在戰爭未爆發前,極力阻止其爆發,既爆發後,隻要有可能,就用戰爭反對戰爭,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對於正義戰爭,“我們中國,則從人民到政府,從共產黨到國民黨,一律舉起了義旗,進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的戰爭是神聖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因此,“便須決一死戰,便須準備著一切犧牲,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停止”。他還指出:“我們是戰爭消滅論者,我們是不要戰爭的,但是隻能經過戰爭去消滅戰爭。”用戰爭去反對戰爭,這是毛澤東在科學地分析人類社會,特別是把戰爭和私有製以及階級聯係起來進行分析而得出來的結論。當一切革命階級要消滅產生戰爭的根源――階級和私有製時,一切剝削階級必然用暴力去反抗,以維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這就決定了革命階級隻能用戰爭去消滅戰爭,用革命戰爭去消滅反革命戰爭,否則就不能達到消滅戰爭的目的。

    毛澤東還在很多詩篇中對革命戰爭予以熱情的謳歌,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戰爭審美情趣。諸如:“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場黃花分外香。”“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給人以奮發、豪邁、英勇的氣概和力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