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22 呂相絕秦

    《左傳》

    公元前580年,晉國和秦國定好在令狐會盟,晉厲公先到令狐,秦桓公卻不肯過河,隻派大夫參加結盟,秦桓公回國後就背棄了盟約。秦國聯合北狄和楚國,共同對抗晉國。秦晉關係惡化,晉侯派呂相去與秦國絕交。呂相到秦後,曆數幾代秦君的不義之舉,指責秦國背信棄義,希望秦國能跟晉國講和。雖然最終沒有實現目的,但依然起到了戰前宣傳的效果,晉軍在隨後的戰鬥中取得了大勝。

    晉侯使呂相絕秦a,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b,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c。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d,獻公即世e。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f。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g,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h,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i,奸絕我好j,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k,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l。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誌於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剪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m,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n。康猶不悛o,入我河曲p,伐我涑川q,俘我王官r,剪我羈馬s。我是以有河曲之戰t。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u,虔劉我邊陲v,我是以有輔氏之聚。

    “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複修舊德w,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吏。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x,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y。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z,俾執事實圖利之!”

    注釋

    a呂相:晉國大夫魏相,因其父被封於呂地,也稱“呂相”。b逮:昔,以前。c昏:同“婚”。d無祿:不幸。e即世:去世。f韓之師:僖公十五年秦伐晉,戰於韓原,秦國俘獲晉惠公。g躬:親自。擐(huà n):穿上。h疆埸(y ì):邊界。i迭:通“軼”,侵犯,襲擊。j奸絕:斷絕。k費(b ì):滑國都城,在今河南偃師附近。l殽之師:指僖公三十二年晉敗秦軍於崤山一事。殽:同“崤”。m蟊(m áo)賊:指內奸。n令狐之役:指文公七年,秦、晉令狐之戰。o悛(quā n):悔改。p河曲:晉地名,在今山西芮城西風陵渡一帶。q涑(s ù)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r俘:擄掠。王官:晉地名,在今山西聞喜南。s羈馬:晉地名,在今山西永濟南。t河曲之戰:文公十二年,秦晉兩國在河曲一帶發生戰爭,勝負未分。u芟(sh ā n)夷:鏟除,毀壞。v虔劉:殺戮。w舊德:以往的恩惠。x不穀:諸侯對自己的謙稱。成德:盛德。y昵就:親近。z執事:對對方的敬稱。

    譯文

    晉厲公派呂相去秦國宣布斷交,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與穆公相互友好,合力同心,發過盟誓以明確兩國的友好,並且用通婚來鞏固兩國之間的關係。後來上天降禍於晉國,文公逃亡到齊國,惠公逃亡到秦國。之後獻公不幸去世,秦穆公不忘從前的交情,使我們惠公能回晉國即位,主持祭祀。但是秦國又沒能完成這一重大功業,卻和我們發生了韓原之戰。事後穆公也對此感到後悔,便幫助我們文公回國即位。這都是穆公的功勞。

    “文公親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跨越艱難險阻,征伐東方諸侯,虞、夏、商、周的後代都來朝見秦國君王,這也就已經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鄭國人侵擾您的邊境,我們文公率領諸侯和秦國一起包圍鄭國。秦國大夫卻沒有征求我們國君的意見,擅自同鄭國訂立盟約。諸侯對此無比痛恨,都要和秦國拚命。文公擔心秦國受損,對諸侯加以安撫,秦軍才得以安然回國,這算是我們對西方的鄰國秦國有很大的恩德了。“文公不幸去世後,穆公不來吊唁,蔑視我們死去的國君,輕視我們襄公,侵擾我們的崤地,斷絕同我國的友好關係,攻打我們的小城,滅亡與我們同姓的滑國,離間我兄弟之邦,破壞我國與同盟國的關係,企圖顛覆我們的國家。我們襄公沒有忘記秦君以往對我們的恩德,但又害怕晉國遭到滅亡,所以才有了崤地的戰爭。即便如此,還是希望穆公能夠饒恕我們的罪過,可穆公不答應,反而親近楚國,意圖算計我們。老天有眼,楚成王喪命,這才使得穆公侵犯我國的陰謀沒能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世後,秦康公、晉靈公即位。康公是我們文公的外甥,卻又想來損害我們的公室,顛覆我們的國家,帶著我國的內奸來侵犯我們的邊疆,我國這才發動令狐之戰。康公仍不思悔改,入侵我國的河曲,攻打我國的涑川,劫掠我國的王官,削弱我國的羈馬,我國因此發動河曲之戰。秦國通往東方的道路不通,正是由於康公同我們斷絕了友好關係的緣故。“等到您即位後,我們的國君景公伸長脖子遙望西邊說:‘該快要關照我們了吧!’但您也不肯開恩同我國結盟,趁著我們遇上狄人作亂,侵入我國的臨河縣邑,焚燒我國的箕地、郜地,毀壞我國的莊稼,在我們的邊陲屠殺,我們因此才在輔氏集結軍隊。

    “您也為災禍蔓延而感到後悔,因此想向先君獻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車來吩咐我們景公說:‘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拋棄怨恨,恢複過去的恩惠,以追念前人的功勳。’盟誓尚未完成,景公就去世了。我們國君因此才舉行了令狐的會盟。您又不安好心,背棄了盟誓。白狄和您同處雍州,是您的仇敵,卻是我們的姻親。您派人來命令我們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我們的國君不敢顧念姻親之好,畏懼您的威嚴,就聽從了使者的命令。可您卻對狄人的事有二心,對狄人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狄人表麵應聲答應,心裏卻憎惡你們的行為,因此將此事告訴我們。楚國人憎惡您的反複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棄了令狐的盟約,卻來要求同我們結盟。他們對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我們雖然和晉國有來往,但隻是為了利益而已。我楚王討厭他們沒有盛德,所以把這些事公之於眾,以便懲戒那些言行不一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