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認知行為療法專家、東洋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鬆田英子

    赴日觀光的外國遊客正在急劇增加。對於老齡化加速發展以及市場日益成熟的今後的日本社會而言,讓更多的外國人來到日本並且在日本消費,是振興日本經濟不可獲取的重要途徑。所以,可以說政府的觀光立國政策正朝著成功的方向穩步前進。

    可是,提到“所有日本國民是否都打從心眼裏歡迎蜂擁而至的外國遊客”這一問題時,就要另當別論了。即便表麵上看起來如此,想必還有不少日本人看到大街上一批又一批外國遊客時心中也依然難掩複雜之感吧!

    除了一小部分人以外,多數外國遊客都能遵守日本的規矩,也不會做出給別人添麻煩的行為。俗話說“人類皆兄弟”,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有時也難免對赴日旅遊的外國遊客產生消極態度,所以被人稱為“racist(種族歧視者)”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們身邊應該也有正在為此發愁的人吧!對此,我們特別請來了相關專家對日本人麵對外國遊客時的複雜心情進行了詳細分析。

    ——老師,那我就開門見山地問了。當看到成群結隊的外國遊客時,心生五味雜陳之感是否預示著自己開始成為racist(種族歧視者)了呢?

    鬆田:不是的。簡單來說,當人們遇到陌生的團體時,必須依據有限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所以他們首先要粗略區分對方是敵是友。這是任何人都具有的“認知結構”。

    這時,如果將某個團體認知為“與自己不同的團體”,也就是“外部團體”時,人自然就會心生戒備。尤其是對該外部團體所掌握的信息較少時,人們在驚訝的同時,會很容易產生不適感、抵觸感等消極的情緒。

    ——我讚同您的意見。在長達10萬—15萬年的現代人類曆史中,一旦某一個體對集體視為“敵人”的團體產生正麵情感,便會立刻被所在的集體給淘汰掉。

    對與己不同的集體心生戒備是生物的理所當然之舉

    鬆田:這時,依據什麽來區分是敵人還是戰友就成了問題的關鍵,而左右判斷的,是從過去的經曆、傳聞等日常生活中獲取的信息結合而成的,被統稱為“刻板印象”的認知結構。

    以遇上體育社團的人為例來說吧!如果是平日裏對體育社團的學生持有“懂禮貌”“堅強”等正麵印象的人,那麽遇到體育社團的人時,便會自動將其分入“有好感”的組別中。相反,如果是平日裏對體育社團的學生持有“過於自私”“粗魯粗暴”等負麵印象的人,那麽他們會把體育社團的人分入“無好感”組別中。若按照這一觀點思考日本人對於外國遊客的情感,會是怎樣一番情形呢?

    ——如果是平日裏對外國遊客的國民性持有正麵印象的人,見到外國遊客時內心不會產生戒備心。相反,如果是平日裏對外國遊客持有敵對印象的人,那麽見到外國遊客時他將很難保持情緒穩定。

    鬆田:是這樣的。這隻是問題的第一個關鍵所在,其實不僅是對於外國遊客,人這種生物很難一開始就對不同文化的人持有正麵的刻板印象。不僅是人,很多生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一旦自己的“地盤”被外來者入侵,便會心生危機感,很容易對與自身文化不同的人產生戒備心。

    ——原來如此。

    鬆田:其實媒體的報道會對刻板印象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在關於外國遊客的新聞報道中,既有正麵的報道也有負麵的報道,對吧?

    ——是的。有利於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等的是正麵的報道,與此同時,類似沒有用水衝走入廁時使用的衛生紙而隨手丟在一旁;拿走旅館客房的公共用品;讓孩子隨地大小便;去超市買冰激淩時還沒結賬便吃了起來,被店員提醒後反而火冒三丈恨不得大打出手;因為遊客增加導致日企員工出差時無酒店可住而被迫露宿街頭等負麵報道也比比皆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