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心靈創傷研究專家、日本催眠心理研究所所長米倉一哉

    在互聯網普及等因素的影響下,出版行業一年比一年難做。可是,有一種出版物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始終在社會中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它就是漫畫。比如跨越國境受到全世界歡迎的《進擊的巨人》,還有被拍成電影的《GANTZ》《寄生獸》《請叫我英雄》……僅僅近幾年,廣受關注的漫畫作品就不勝枚舉。

    不過,若列舉一些今昔的人氣漫畫作品來看,會發現一個尤其是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會非常在意的共同點”。恕我直言,這些漫畫作品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過激描寫。

    在眾多以“感動”“朋友的情誼”“主人公的成長”等為主題的“普通作品”中,卻偏偏獨愛“詭異漫畫“的人,他們的心中真的被蒙上了什麽陰影嗎?為了探究喜歡過激漫畫、電影、之人的真實內心,我們采訪了心理治療師、日本催眠心理研究所所長米倉一哉。

    —— 雖然含有詭異描寫的漫畫、影視作品很早以前就有,但我感覺那時喜歡這類漫畫的隻是一小部分的狂熱愛好者,並非像現在這般深受大眾歡迎。最近,人物模樣怪異的電影宣傳片不但在公共場所屢見不鮮,而且原作也常常大賣。在這種現象背後,我總感覺潛藏著某個“日本社會的病灶”,難道是我想多了嗎?

    詭異漫畫大受歡迎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過於潔淨的社會”

    米倉:不,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發現。從結論來說,應該是當今社會為多數喜歡這類作品的人提供了一個合適的環境吧!

    首先,若從心理、精神的角度來分析的話,我認為詭異漫畫、詭異電影流行的原因如下。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因吵架而幹仗或是非要打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因為我們正處在從兒時開始便極少能體會到流血、他人與自己疼痛的社會。不隻是疼痛,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在公園裏玩得滿身是泥,在泥土裏捉蚯蚓,一不小心踩到狗糞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少了。

    —— 您的意思是,整個社會的“怪事”都不見了?

    米倉:人是一種無論何事,都潛在希望能夠“親自體驗、感覺、品嚐”的生物。這一現象可稱為“人體本能”,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切身體驗的話,這種感情是難以得到滿足的。若是在較早以前,我們還可以在青春期、叛逆期,通過反抗等方式,將內心“對詭異事物、危險事物的關注、好奇”“對周圍的攻擊性”發泄在朋友、父母身上,在慢慢發泄的過程中長大成人。可是如今,有些孩子根本沒經曆過叛逆期。所以,當這種“想要體驗卻又無法體驗的詭異世界”被描寫成漫畫以後,自然容易被其深深吸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合情合理的正常心理反應。

    —— 原來如此。不過,就算如此,也應該適可而止吧!當看到巨人、外星人、ZQN(指的是被某些謎一般的病毒感染後變成喪屍的人)、吸血鬼,乃至出場人物被吞食、手腳被割下、內髒被取出等畫麵時,不但毫不側目,反而興奮地期待“下個禮拜故事情節將如何發展”。反正我總感覺這樣的人心理有點問題(笑)。

    米倉:沒關係的。因為人也是對經曆過的事情有耐性的生物。即便起初感覺“強烈”“過分”“殘酷”的刺激,體驗了多次之後,也會慢慢覺得不過如此——這是一種自然現象。

    —— 這麽說來,“因《請叫我英雄》不如連載之初詭異”而心生不滿,或是喜歡在網上搜索“詭異漫畫”“極思甚恐風電影”之類的行為,並不是心理上有什麽異常了。

    米倉:並沒有什麽異常,反而那些刻意壓抑類似情感、好奇心的人才很危險。比如,有些父母得知孩子偷看這類漫畫後,便會嚴令禁止,如此一來,“對於詭異事物、危險事物的關注與好奇”便會以“不可為之事”的形式在孩子的心裏積壓,日後遇到什麽不測時,反而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爆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