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想做這樣的自己,卻不得不在父母、社會的掌控下變成另一種模樣——若這一心理矛盾越積越深的話,將使人陷入一種被稱為“自我差異”的狀態。而那些引發嚴重問題、割腕自殘、患有過食症或者厭食症的孩子,大多都陷入了這一狀態。

    不要沒收孩子的詭異漫畫,陪他一起看

    米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隻要家長不沒收漫畫,陪著孩子一起看就可以了,而且還要努力“理解”“感受”孩子為何想看這種漫畫的心情。如此一來,不但有可能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麵存在的問題,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慢慢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反之,如果家長硬逼孩子不這麽做的話,反而很容易造成更為嚴重的問題。

    若真是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孩子接觸那類漫畫的話,可以用這樣一種方法。我曾經遇到過一對前來谘詢“如何解決孩子對極富攻擊性暴力類遊戲沉迷”的父母。對於這種孩子,我建議的解決方法是向他扔枕頭。雖說枕頭並沒有致傷的危險,但使勁扔的話,即便是身為大人的我也會覺得疼。可是,扔了幾周枕頭後,那孩子果然失去了對刺激遊戲的興趣。

    —— 也就是說,被極富攻擊性暴力類遊戲吸引,恰恰是孩子心中缺失攻擊性、疼痛體驗感的有力證據。用扔枕頭這一模擬方法攻擊,可以減輕相關缺失感,從而讓孩子沒有了通過暴力遊戲填補缺失感的必要。是這個道理嗎?

    米倉:是的。不過我認為多數時候,並沒有非要強行禁止的必要。

    —— 不隻是孩子,如果很多大人讀“詭異漫畫”時,也可以在爆發之前將心中的攻擊性完美地升華出來的話……

    米倉:或許全體國民都觀看詭異漫畫、詭異電影,對於社會和平而言是“好事”。

    不過,說到底,我們剛才說的都是將積壓在心裏的感情通過“閱讀詭異漫畫”等不給他人造成麻煩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情況。除此以外,也有將積壓的攻擊性、心靈創傷發展為影響他人的行為乃至犯罪行為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時,就需要立即處理了。

    —— 您的意思是,兒時壓抑的情感會在成人後變為引發犯罪的原因?

    米倉:我舉個例子來說吧!曾經有一位患者找我谘詢過這樣一件事,他說:“明明不想做,卻怎麽也停止不了流氓行為”。無論是看詭異漫畫,還是耍流氓,人們的一切行為,尤其是在做出什麽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時,其潛意識中,一定潛藏著某個致使他這麽做的原因。用專業用語來說,這一原因叫作“精神動力”,類似於先前弗洛伊德提出的“力比多”。

    —— 也就是說,多數人讀“詭異漫畫”的精神動力,大多來自幼年時期欠缺相關體驗以及內心的渴望?

    用孩子的雙手作煙灰缸並長達半年時間的母親

    米倉:是的。那麽這位前來谘詢的患者明明不想做卻又無法停止流氓行為的原因是什麽呢?經過半年的治療,我發現根本原因在於其幼年期所遭受的母親的虐待。

    這是他上小學前發生的事情。因為他的母親上夜班,所以每天都是後半夜才回家。母親回家後,總是十分焦躁,所以她有一回家先吸一根煙的習慣。

    有一天,母親回家後找不到煙灰缸了,她開始越發焦躁、憤怒。當時,這位患者為了緩解母親的憤怒,拚命幫母親尋找煙灰缸,可是並沒有找到。你知道結果他做了什麽嗎?他把自己的手掌攤開,伸到了母親麵前。這時,母親斜嘴一笑,心滿意足地將煙頭插向孩子的手掌,摁了幾下熄滅了。這一虐待持續了半年以上,就連數十年後的今天,這位患者的手掌上依舊殘留著深深的傷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