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人類心理學專家、EAP (2)研究所所長川西由美子

    因組織精簡化及成果主義的引入,上班族的勞動強度進一步加大,隨之而來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工作壓力。在職場環境不斷惡化的同時,堪稱世界最糟糕的上下班高峰期也未見改善跡象,從而進一步加重了上班族心理上的負擔。據說日本電車最高峰時的乘客數量高達整體載客量的300%。所以別說在車上用手機或是耳機的聲音被旁邊的人聽到了,就連那些“乘電車時,不願往列車’中部’走的人們”,都會讓很多人感到不小的壓力吧!

    明明不馬上下車,卻非要站在車門附近。這麽做不但會加重擁擠,還會妨礙後續上車的乘客。明明往列車中部走的話自己也會站得舒服一些,可許多人沒有一絲想要往裏麵走的意思。是這些人顧慮不到?還是他們看不到周圍的情況?抑或是出於某個目的、因為某個心靈創傷而故意為之的?下麵,讓我們與人類心理方麵專家一同分析“乘電車時不往列車‘中部’走的人”的心理。

    —— 在喜歡站在車門附近的人中,有一些如同門衛一般站在車門兩側的人。按第一種類型來說,也就是說他們的大腦中並沒有能夠形成“站在這裏的話,身後的背包或頭發可能會影響到坐在後方的乘客,使他產生不快”這一想法的回路。

    川西:按道理來說,是這樣的。

    沒有“為他人著想之心”的人

    —— 雖然這種說法不太好聽,但這種類型指的是不是那些“腦袋瓜不太好使的人”啊?所有“不願意往列車中部走”的人的腦回路都有問題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日本的未來豈不是很堪憂。

    川西: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這隻是其中一種類型而已。不過在日本,“沒有為他人著想之心”的人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卻是無可厚非的事實。我剛剛說的“有沒有腦回路”,與聰明與否無關。即便是學習成績優異或是在知名企業上班的人,也有很多不往電車中部走。

    —— 為什麽沒有這一腦回路的人越來越多了呢?莫非因環境激素等問題影響,使“在學校善於學習,但‘腦子有問題’的人”不斷增加了呢?

    川西:不是這樣的。其實是否擁有“為他人著想之心”,並不一定都是先天才能,反而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能力。對其形成影響最大的是幼年時期。簡單來說,如果孩子在大腦形成期時,大量積累了強烈認為“有眼力見兒是好事”的經驗與記憶的話,那麽長大後,他也會相應地成長為一個比較有眼力見兒的人。

    ——那就從小培養孩子的眼力見兒,在他關注周圍環境、照顧朋友時,多表揚、多鼓勵他!

    川西:不過,僅僅用一些“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的固定表達來表揚孩子的話,並沒有太大效果。因為大腦對於反複發生的事物容易形成一種習慣,從而選擇放過。所以,不要隻是單純地表揚,而要在表揚的時候,明確指出“為什麽這樣做很好”“為什麽周圍的人會因此而高興”等“表揚的原因”。

    ——雖然還不到什麽至關重要的地步,但培養出一個“願意往電車中部走的孩子”,也是頗需要花心思的一件事情啊!

    川西:不過,以前是能夠做到的。我認為這是因為以前具備“相適應的育兒環境”,因為那時小家庭化程度沒有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區域社會能夠發揮出相應的功能,所以孩子身邊有許多“為他人著想時主動表揚、不為他人著想時主動批評”的長輩。

    這個社會為什麽會盛產“不為他人著想之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