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趙二人與宋、張、馮等人都是患難多年的袍澤兄弟,如今戰爭伊始便戰死沙場,怎能不令人痛惜!宋哲元頓足大吼:“斷我左臂,此仇不共戴天!”

    這時,十餘萬侵華日軍按既定部署分四路向平津展開了全麵進攻:第一路,以關東軍酒井、鈴木兩個混成旅團,由熱河向北平北側進攻;第二路,以從朝鮮調來的川岸師團,向北平南側進攻;第三路,以華北駐屯軍河邊旅團為基幹,向北平東側進攻;另有從日本調來的第5師團,配合海軍向天津進攻。

    正好蔣介石發來電令,讓宋哲元撤到保定。宋哲元此時保存實力的心思很重,他對張自忠說:“西北軍是馮先生一生心血所建,留下的這點底子,我們得給他保留著。此事非你不能做到。二十九軍現在戰線過長,我們要把部隊收容起來,隻有你能和日本人談判,拖延一個星期……”張自忠臨危受命,代理北平市長,他對秦德純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29日淩晨,二十九軍主力撤離北平,前往保定。宋哲元離開北平之後,他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在他看來,好容易搞成了冀察這個局麵,才不過一年半多一點的時間,就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他對自己這個“獨立王國”,是有著無限留戀的。所以他在7月29日抵達保定當天,就迫不及待地叫秦德純打長途電話給楊兆庚(楊是冀察政務委員會政務處長,宋給他的任務是留在北平協助張自忠),詢問北平的情況。楊兆庚的答複是,北平市麵平靜,但仍有大批日軍源源開進關內,情形並不樂觀。不難看出,局勢已經發展到那樣嚴重的程度,宋哲元仍然抱著以張自忠為緩衝,尋求所謂和平解決途徑,重返北平的幻想。

    局勢既無挽回的可能,今後怎麽辦?當然隻有抗戰之一途,可是宋哲元對抗戰又沒有信心。他自己心裏很清楚,像國防工事的構築,戰略物資的儲備,武裝力量的部署等等方麵,事前都沒有做好應付敵人進攻的準備。加以日寇進犯南苑的時候,軍隊受了不小的損失,還犧牲了佟麟閣、趙登禹兩名高級將領。駐察哈爾省的劉汝明部被敵人截斷,一時還聯絡不上。由北平、天津退下來的三十七師和三十八師,以及石友三的保安部隊,也很混亂,士氣也不像事變開始時那樣高漲。在這樣情況下,仗怎麽能打得好呢?這是他反複思考的又一個問題。

    當二十九軍在盧溝橋對日寇的進攻實行自衛反擊的時候,全國人民以及海外華僑,都一致讚揚和擁護二十九軍的英勇抗戰。但是自從二十九軍放棄平津之後,輿論就完全不同了。各方麵對宋哲元的責難是很多的,有的發表在報紙上、有的直接寫信或打電報給宋哲元本人。所有這些責難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尤其使他擔心的是,他主政平津的時候,同蔣介石的關係處得並不好。倘若蔣介石乘機報複,把事變的發生和丟失平津的責任都加在他的頭上,以減輕南京政府的咎責,借他謝卸罪於國人,那麽這個後果對於宋哲元來說是十分嚴重而可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