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提供的情報,引起了宋哲元的警覺,打破了他對“和平”的幻想。從熊斌那裏,宋哲元了解到蔣介石這次真的要抗戰,因此初步打消了對南京方麵的疑慮,也理解了蔣介石一再促其赴保定的用意。宋哲元於是開始由“和”向“戰”轉變。

    7月24日,宋哲元主持召開二十九軍高級將領會議,秦德純、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趙登禹等出席。此時宋哲元召集會議的目的已不是研究對日交涉問題,而是製定作戰計劃。會議決定,三十七師進攻豐台和通州之敵;三十八師攻擊天津海光寺日軍。當日,宋哲元還下令三十七師停止撤退,一三二師在永定河南岸集結,並令該師二十七旅增加北平城防。

    同一天,宋哲元下令中止與日方的談判交涉。

    宋哲元雖改變態度,決心抗戰,但此刻為時已晚。至25日,日軍已有第二十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一、十一旅團及中國駐屯軍步兵旅集結於平津地區,兵力由原來的萬餘人猛增至5萬餘人,並且仍在源源不斷地向平津增兵。二十九軍處境被動。

    25日,日軍借口修理電線時“受中國軍隊不法射擊”,悍然向廊坊駐軍發動進攻。26日晨,日軍飛機十餘架猛烈轟炸廊坊中國兵營,第二十師團也派重兵前往助戰。20日,廊坊失守。宋哲元得知廊坊戰事,一麵報告中央,一麵命令堅決抵抗。

    26日晚,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限二十九軍於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宋哲元嚴詞拒絕了日方的無理要求。

    26日下午,駐天津的日軍一個大隊,又奉命由鐵路輸送到北平後,分乘30餘輛汽車強行進城,在廣安門與中國守軍發生衝突,又製造了廣安門事件,事態更加惡化。

    27日,宋哲元召開軍事會議,準備在8月1日發動進攻,馮治安三十七師會同趙登禹一三二師主力攻豐台,張自忠三十八師攻天津海光寺。27日上午,日本政府決定第二次增兵華北,令日軍精銳第五、第六、第十師團由日本本土向中國平津一帶輸送。

    27日當晚,日軍先發製人,南苑、北苑、西苑、通縣等地均發生激戰。二十九軍倉促應戰,取得了一些勝利,例如組織南苑保衛戰,反擊日軍對廣安門的進攻,痛殲五裏店日軍,均取得了勝利。另外,通縣偽軍張慶餘、張硯田部舉義反正,消滅了通縣日偽軍。但已做好大戰準備的日軍,依仗優勢裝備,像野獸般地猛撲豐台、南苑。豐台失陷,南苑危急。二十九軍把軍部移到城內,佟麟閣、趙登禹二將軍指揮南苑保衛戰。1000多名暑期軍訓團的男女學生,與二十九軍並肩戰鬥。經過頑強抵抗,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但在日軍大炮、飛機的轟擊下傷亡極大,隻得且戰且退。

    宋哲元現在麵臨兩難選擇:平津地區無險可守,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又占了先機,此戰二十九軍不但難操勝券,而且連老本都有可能賠上;如果撤退,丟失平津責任重大,無法向南京、向國民交代。

    宋哲元正猶豫不決之時,噩耗傳來,南苑的二十九軍軍部遭到日軍主力攻擊,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陣亡,軍部直屬部隊和一三二師寡不敵眾,被敵擊潰。南苑丟失,二十九軍防線被攔腰砍斷,危在旦夕。大家一下子驚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