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何應欽給秦德純發來密電,稱時下全國上下同心支持抗戰,整個抗戰計劃也正在積極統籌進行中,希望宋哲元、秦德純等人執行中央的既定方針,堅守待戰。

    但是一直搖擺不定的宋哲元,此時卻陷入了對和平的幻想之中。為了製造緩和氣氛,宋哲元下令將北平內各要口準備巷戰的防禦工事、沙包、障礙物等一律拆除,將關閉數日的城門完全開啟,下令平漢鐵路局試行通車,將二十九軍高級將領提交的一份備戰計劃擱置起來,把向城外增兵的部隊開始部分撤退,電請北上增援的孫連仲等停止前進,並將《秦鬆協定》報請中央核議。

    在日軍調兵遣將的同時,宋哲元開始把抗日情緒激昂的馮治安師調出北平。20日清晨,宋哲元下令馮治安的三十七師自20日在西苑集結,21日集結完畢,22日撤退。由趙登禹的一三二師接替三十七師的防務。20日上午,宋哲元向北平市民和新聞界做謀求和平解決的書麵談話,並下達安民布告。

    一份作為迷惑宋哲元幌子的報告,讓宋哲元信以為真。21日,日本派到華北的參謀本部總務長中島鐵藏和陸軍省軍務課長柴山兼四郎起草了一份報告,認為二十九軍首腦對日方的要求業已承認,並開始實行,況且以目前在天津地方的現有增派部隊已經足夠,看形勢沒有必要再從國內派遣師團,因此日本政府決定暫緩國內動員。

    宋哲元是個“樂觀”的人,總喜歡把事情往好的方麵去想。7月23日,宋哲元約見了國民政府外交特派員楊開甲、孫丹林,說“盧案和平有七成希望,今後交涉中心端在中日兩政府。”和平似乎已經到來,宋哲元對日本人的要求,可謂有求必應。22日,宋哲元開始查禁愛國抗日報紙、書籍、雜誌,共計60餘種。查封觀察報社,逮捕該社長,並嚴查日本人所提的藍衣社成員及其他抗日團體。23日,宋哲元增派大批警察,分駐北平各大中學,製止學生對時局做集團表示。

    但日軍並不像宋哲元想像的那樣信守約定。7月22日夜,軍事委員會參謀部次長熊斌從保定來到北平,緊急拜訪了宋哲元,詳細傳達了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圖。熊斌告訴宋哲元,中央馬上將補充二十九軍子彈300萬發,又令駐河南的高炮部隊一部調赴保定,歸宋哲元指揮。熊斌還特別說,日軍機械化部隊正在向華北輸送,預料一星期內必有大規模行動的情報。

    中共中央也密切關注著平津的情況。對於宋哲元的媾和行為,中共中央表示強烈反對,向國民黨中央提議不惜撤換宋哲元。7月23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稱“我們決不能對於宋哲元的投降屈辱的‘已成事實’與中日間的所謂‘地方解決’,表示默認與軟化”。中共中央要求國民黨最高當局“立即命令冀察當局宋哲元拒絕執行日本所提的三條件,率領全部二十九軍實行武裝抵抗,如宋哲元拒絕執行中央命令,則立刻明令撤銷宋哲元現任職務,另派大員領導英勇的二十九軍將士及華北各軍抗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