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1日,在日本侵華戰爭史上,是一個無法抹去的日子。這天,日本內閣最終決定出兵中國。

    在日本國內,並非所有的日本政要都讚成馬上挑起戰爭。七七事變爆發後,在日本華北駐屯軍內部,在日本國內,對於是否發起戰爭,一直存在分歧。

    從7月7日至10日的四天之內,日軍在盧溝橋畔四次挑起事端,又四次發起談判。其實日軍此舉毫無誠意,除了等待援軍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軍的決策人正在舉棋不定。8日晨,日本華北駐屯軍召開會議,決定采取迅速解決盧溝橋事件的方針,也隻是策略性的決定。

    是否挑起對中國全麵開戰,華北駐屯軍主要負責人的意見並不一致。準備發動戰爭並在積極籌劃對策的,主要有步兵旅團長河邊正三,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太久郎,日本駐華大使館駐北平武官助理今井武夫,二十九軍的軍事顧問櫻井德太郎等。

    華北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和參謀長橋本群,對開發華北的經濟皆非常熱心,而不讚成行使武力。田代在這之前也曾多次與外務省商議,謀求實現和平的方法。

    田代等人怕宋哲元失去京津地盤,將來恐怕沒有交涉對象,因此不願意全麵對二十九軍開戰。田代城府很深,平時不多開口。在盧溝橋事變之前不久,日本軍部已經內定,將在8月調他回國。田代的部下,像河邊、鬆井、牟田口等人都屬於少壯派,對於田代的命令,不大接受。因為他們知道,田代很快就要離開了。如果他們連一些侵略的功績都沒有,好像沒有麵子,所以急於挑起戰端。不過由於田代的心髒病發作,已經命在旦夕,新的駐屯軍司令官會持何種態度,還是一個未知數。

    盧溝橋事變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東京。“把河邊旅團自支那軍的包圍中拯救出來!”“膺懲暴戾的支那二十九軍!”“膺懲可怕的馮治安師!”7月8日以後,東京及日本全國各地的街頭,日本的國民舉著小旗,呼著口號連日遊行,要求政府對中國出兵。日本的輿論在軍部的控製下,國民的情緒早就被鼓動起來了!

    8日深夜,陸相杉山元立即下令,準備對華緊急出兵,並下令4萬士兵停止複員。

    但在日本政府內部,分裂為“擴大派”和“不擴大派”,他們之間爭吵不休。持“不擴大”觀點的人,有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石原莞爾,航空本部長久邇大將,參謀次長、前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多田駿,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河邊虎四郎,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主任參謀掘場一雄,以及陸軍省軍務課課長柴山兼四郎等人。石原莞爾則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

    石原莞爾本來是製造九一八事變的主要元凶之一,有“關東三羽鳥”之稱,被日本少壯派軍人視為英雄人物。當被調回東京擔任要職後,他卻頓悟前非,極力反對繼續侵略中國。在盧溝橋事變前,他就曾堅決主張駐華北的日軍撤到長城以外,而將長城以內的中國領土全部歸還,徹底解決華北問題,使中日之間避免發生衝突。

    有一次,石原莞爾在京都大學演講,竟然公開發表驚人的主張:所有應負中日之戰的人員均應交軍法審判,同時他更呼籲應由日本裕仁天皇親赴南京,向蔣介石求和。另一位反對擴大對華戰爭的人物是多田駿,他在就任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之時,親眼目睹中國民眾的抗日情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