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擴大派”並不反對侵略中國,他們與“擴大派”的分歧在於什麽時間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對日本最為有利。石原等人認為,日本對外擴張的主要對手是蘇聯,若拿出很大兵力對華作戰,勢必影響對蘇備戰。中國已經是統一的中國,日本在準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出兵,很有可能陷入長期作戰的泥潭,對日本不利。“不擴大派”的擔心後來被侵華戰爭的實際所證明。這說明石原一夥是頭腦尚未發昏發熱的法西斯分子。

    “擴大派”人數眾多,陸軍大臣杉山元、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朝鮮軍司令官小礬國昭、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武藤章、參謀本部中國課課長永津佐比重,以及陸軍省軍事課長田中新一等,是他們的代表人物。

    這些法西斯分子從以往侵略中國的活動中得出了所謂的“經驗”。他們確信,隻要對中國拔刀威脅一下,中國就會屈服。“擴大派”狂妄之至,揚言隻要日本一宣布內地動員或大批列車一通過山海關,或者集中最大兵力舉行一次保定會戰,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好戰的杉山元,更是躊躇滿誌地在天皇麵前吹牛說:如果一次派出大量部隊,事變大約用—個月時間可以解決。總之,在他們看來,征服廣袤大地上的億萬中國人,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7月9日,陸軍部決定了派兵方針。早上8時50分,陸相杉山元便在臨時內閣會議上正式提出派兵案。他說:“自事件發生以來不法射擊不斷,是一種無信不遜的態度。尤其從第二十九軍的兵力和抗日態度來看,不如在此時派出適當的兵力,亦即從國內抽調三個師團派遣到現地。”但其他閣僚認為,從國內派兵時機不到。恰好此時,得知中日雙方於9日淩晨,達成了三項口頭協議。因此,杉山元的派兵案就被暫時擱置起來。

    接著,9日上午11時,日本內閣四相(首相、外相、陸相、海相)會議決定了“不擴大”方針,提出“日本政府的解決方針是:中國軍隊撤退,處罰事件負責人,中國方麵進行道歉,以及今後的保證。”參謀次長今井清根據內閣會議的精神,9日夜裏就將《關於解決盧溝橋事件的對華交涉方針》電示華北駐屯軍。

    石原莞爾以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的名義命令天津駐屯軍,叫他們下令牟田口聯隊立即從豐台附近撤退到豐縣(指河北省豐縣),勿使衝突擴大。但是天津駐屯軍的少壯派參謀人員卻認為,撤退是交戰之中軍隊的最大恥辱。他們悍然拒絕了這個命令。

    日本軍部非常不滿9日內閣決定的“不擴大”方針。第二天,參謀本部製定並通過了向華北派兵的方案。決定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各派一個師團,必要時由日本國內動員三個師團,共五個師團,兩個多月內使中國屈服。對於這個方案,軍部仍稱其為“不擴大”方針,它遭到軍政界大多數“不擴大派”的反對。

    7月11日,日本參謀本部將派兵5個師團的方案首先提交五相(首、外、陸、海、藏)會議討論,以便隨後在內閣會議上提交。上午11時30分,在首相近衛文官邸召開五相會議。陸相杉山元的態度很強硬:“為了確保中國方麵實行道歉和必要的保證,必須火速以關東軍及朝鮮軍準備好的部隊增援中國駐屯軍,同時也要從國內抽調必要的部隊(5個師團,目前暫用3個師團和18個飛行中隊)迅速派往華北。”海相軍內光政支持陸相方案,認為派兵等於全麵戰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