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國民政府立法院長孫科和外交部長王寵惠奉蔣介石之命,緊急到上海會晤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羅夫,商談中蘇共同預防外患問題。

    蘇聯是世界大國中惟一與中國和日本領土相鄰的國家。在蘇聯看來,如果中國被日本打敗,那麽日本將揮兵北上,對它構成重大威脅。因此,盡管中蘇兩國在意識形態上有著巨大分歧,但在對付具有強烈擴張性的日本這一問題上,中蘇有著共同的利益。基於對蘇聯戰略利益的判斷,聯蘇製日成為國民政府的一個重要戰略。早在戰爭爆發前的1935年,中蘇之間就已經開始了訂立有關條約的商討,但未能形成共同意見。1937年春,蘇聯方麵重新提出訂立太平洋地區公約的主張,並建議立即開始蘇中互不侵犯條約的談判。4月,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通知中國政府,如果中國願意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可以向中國出售飛機和坦克,並提供1億中國元的貸款。

    蔣介石既想得到蘇聯的援助,又害怕蘇聯借機引來“赤化”,使中共如虎添翼。因此蔣介石在同蘇聯的交往中心存疑慮。在蔣介石看來,“倭禍亟而易防,俄患隱而叵測”。所以蔣介石對蘇聯人的動機抱有疑慮,對蘇聯的提議未作積極響應。

    盧溝橋事變後,蘇共機關報《真理報》對日本表示了激烈的責難,蘇聯政府也表示願意援助中國人民抗日。

    盧溝橋事件發生後,蔣介石立即通知立法院院長孫科和外交部長王寵惠到廬山。蔣介石對他們說,如果事態擴大,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全麵戰爭。在這場全麵戰爭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與蘇聯達成協議,由蘇聯供應軍事裝備並締結一個中蘇互助條約。

    7月8日,孫科與王寵惠立即下廬山趕赴上海,與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就此事進行商談。在會談中,孫科婉轉地批評了蔣介石的對蘇政策,說蔣以往在同蘇聯的關係上過於謹慎,但他本人和馮玉祥是想中蘇關係積極化的。鮑格莫洛夫說:“如果蘇中關係發展太慢,這不是蘇聯方麵的過錯。”

    然而,蘇聯和斯大林此時卻不願與中國討論互助條約。鮑格莫洛夫坦率地說,如果現在蘇聯與中國簽訂這樣的互助條約,即意味著蘇聯必須參戰,日本就很可能進攻蘇聯。鮑格莫洛夫提議中蘇簽訂一個互不侵犯條約,但中國政府對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不感興趣。

    鮑格莫洛夫還建議以中國政府名義邀請太平洋各關係國開一國際會議,商定集體互助協定。蘇聯方麵允許於接到邀請後,即正式通知願意參加,如有第三國之一國讚成,即可進行。

    鮑格莫洛夫建議中蘇立即開始互不侵犯條約的談判,但當時南京政府外交政策的基點依然放在英美身上,對抵抗也未下最後決心,因而對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不感興趣。王寵惠在送呈蔣介石的意見書中說,對蘇聯的建議“不宜輕於拒絕,亦不宜倉促讚成”,看形勢的進一步變化而決定下一步對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