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來自北平秦德純的特急電報,擺在了蔣介石的案頭。同時,國民政府軍政部駐北平參事嚴寬,也向部長何應欽並蔣介石電告事變消息。

    此時,蔣介石正在廬山避暑。而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則在重慶巡視。國民政府諸核心人物,均對北平日軍的陰謀毫無知覺。

    盧溝橋中日衝突的消息,讓蔣介石的額頭冒出了冷汗。但此時,他對於日軍挑起衝突的意圖,還不是很清楚,以為是為了壓迫宋哲元或者使華北獨立。

    蔣介石作了“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的指示,希望局部解決事變。在當天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或故與宋哲元為難,使華北獨立乎?”

    日本究竟想幹什麽,蔣介石實在鬧不清。蔣介石當時確定的方針是:一麵積極應戰,一麵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不管怎麽樣,增援平津成為當務之急。

    9日上午,蔣介石一麵電令宋哲元迅速從山東樂陵趕赴保定坐鎮指揮,一麵密電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部由平漢線方麵調兩個師,第四十軍龐炳勳部一個師另一個旅,萬福麟的第五十三軍以及商震部隊向石家莊、保定方向開進,令第十師、十七師、二十一師、二十五師、八十三師以及第三軍集結待命,並令何應欽、王寵惠立即趕回南京主持軍政與外交事務。

    與此同時,蔣介石又向冀察當局指示談判要旨:在和日本人談判時,一定要防範其奸狡的慣用伎倆,以不喪失主權為原則。

    中國共產黨對盧溝橋戰火的看法,明顯高出國民黨一籌。在蔣介石、宋哲元等人尚處於霧裏看花的時候,毛澤東等中共領袖,已經看出日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紅軍將領聯名請纓,希望到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七人聯名打電報給蔣介石,表示願意在他的領導下參加抗戰:“廬山蔣委員長鈞鑒:日寇進攻盧溝橋,實行其武裝攫取華北之已定步驟。……平津為華北重鎮,萬不容再有疏失。敬懇嚴令二十九軍奮勇抵抗,並本三中全會禦侮抗戰之旨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複失地。紅軍將士願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家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

    7月9日,彭德懷、賀龍、劉伯承、林彪等紅軍高級將領率全體紅軍,打電報給蔣介石表示:“我全體紅軍願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並請授名為抗日前驅,與日寇決一死戰!”通過一係列通電,中國共產黨給國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為了謀求遏製日軍,軍事準備是必要的。10日,蔣介石采取三項緊急措施。其一,編組戰鬥部隊,第一線為100個師,預備軍為80個師。7月底前,組建好大本營和各集團軍、軍團等。其二,將供六個月的彈藥屯置於長江以北三分之二,以南三分之一。如果兵工廠一旦被摧毀,則從法國、比利時購買軍火,經香港、越南運回國內。其三,準備後備兵員100萬人,軍馬50萬匹和六個月的軍糧。蔣介石似乎看到了形勢不容樂觀。

    12日下午,蔣介石在廬山召集汪精衛、程潛、陳誠等高級文武官員會議,商討對日策略。馮玉祥等人力主抗戰。但汪精衛卻說:“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承認吃虧。戰呢,是會打敗仗的,就老實承認打敗仗。我們不掩飾,我們不推諉,我們不作高調,以引起無謂的衝動。”張群則提出個“十四字真言”:“和必亂,戰必敗,敗而後和,和而後安。”會議最後決定:“作和戰兩手準備,力求局部解決,萬不得已時不惜一戰。”同時,由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錢大鈞,從電話上將此決定告知秦德純。當晚,何應欽派參謀部次長熊斌北上,當麵向宋哲元傳達上述“不挑戰,必抗戰”的中樞意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