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時不禪,無處不禪,

無人不禪,無事不禪。

【公案】

有位雲水僧聽說無相禪師的禪道高妙,想找禪師辯論一番,因禪師剛好外出,由侍者沙彌出來接待:“禪師不在,有什麽事我可以代勞嗎?”

雲水僧說:“你年紀太小,不是談話的對手。”

侍者沙彌:“年紀雖小,智慧不少。”

雲水僧一聽,覺得這回答還不錯,想和沙彌打個禪機看看。雲水僧先以手指比了一個小圓圈,並向前一指,侍者則攤開雙手,畫了一個大圓圈;雲水僧豎起一根指頭,侍者就豎了五個指頭;最後,雲水僧豎起三根指頭,侍者便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雲水僧大驚,誠惶誠恐地跪下來向沙彌頂禮三拜後,掉頭就走。

雲水僧心想:我比了個小圓圈,向前一指,問他胸量有多大,結果他攤開雙手畫個大圈,說他的心有虛空那麽大。我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他奉行五戒①。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②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就在他眼裏。一個侍者尚且有這麽高的禪風,無相禪師的修行一定更加不可思議,莫測高深。

無相禪師回寺後,侍者報告先前發生的事。侍者說:“那雲水僧不知怎麽知道了我俗家是賣燒餅的,他先比一個小圓圈說我家的燒餅隻有一點點大,我馬上攤開雙手說燒餅很大喔!他又伸出一個指頭說一個燒餅賣一文錢嗎,我伸出五個手指說五文。他想還價,伸出三指問三文錢如何,我想這個人太沒良心,便指指眼睛,說他不識貨,想不到他就嚇得逃走了。”

無相禪師聽罷,說:“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侍者,你會嗎?”

侍者茫然。

佛法講究機緣,禪,就是機緣。懂得,便無時不禪、無處不禪、無人不禪、無事不禪。不懂,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與禪無關。禪史中有趙州茶、雲門餅之說,此皆禪也。俗語雲“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故無相禪師說:“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

【注釋】

①五戒: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②三界:指眾生輪回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思考】

1.雲水僧為什麽沒有等禪師回來就走了?

2.為什麽無相禪師說“一切皆法,一切皆禪”?

3.試述一則“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事件。

【延伸——緇門崇行錄】

北齊僧稠大師,昌黎人,二十八歲依止僧實大師出家。

齊文宣帝下詔敦請僧稠大師講經說法,大師謝絕不去;於是皇帝親自造訪,扶著大師迎入內宮,大師為文宣帝講論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本空,國土危脆,世事無常,及廣說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文帝聽了恍然大悟,冒了一身冷汗,於是依大師受菩薩戒,斷酒肉,放鷹鷂,丟棄捕魚的網罟及打獵的道具,並禁止百姓屠殺牲畜;訂每年正、五、九月為長齋月,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為六齋日,告誡百姓要持守齋戒。

——說法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