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攝受,力的折服;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公案】

有位信徒在佛殿禮過佛後,信步走到花園散步,碰巧看到負責園藝的園頭,正埋首整理著花草。隻見他一把剪刀在手,此起彼落,將枝葉剪去;或將花草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盆中;或對一些枯枝澆水施肥,給予特別的照顧。

信徒不解,問道:“您為什麽將好好的枝葉剪去,為幹枯的枝幹澆水施肥,還把花草搬來搬去,連沒種東西的地方也要鋤土,有必要這麽麻煩嗎?”

園頭禪師說:“照顧花草,就像教育子弟、兒女一樣;第一,要除去那些看似繁茂,卻生長錯亂、不合規矩的枝蔓、雜葉,花株才能發育良好。就如收斂年輕人的氣焰,去其惡習,使其納入正軌一樣。

第二,將花連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離開瘠土,接觸沃壤。就如使年輕人離開不良的環境,到他處接觸良師益友,求取更高的學問一般。

第三,特別澆水長養枯枝,實在是因為那些看來已死的枯枝,內中卻蘊有無限生機。不要以為不良的子弟都不可救藥,就對他灰心放棄。要知道人性本善,隻要悉心愛護,照顧得法,終能使其重生。

第四,鬆動曠土,實因泥土中有種子等待發芽。就如對於那些貧苦而有心向上的學子,助其一臂之力,使他們有機會茁壯成長!”

信徒聽後非常歡喜地向園頭禪師說:“謝謝您替我上了一課育才之道。”

世間沒有不可救的生命,沒有不可教的人才。

寺院山門處,往往供一尊笑容滿麵的彌勒佛像,意思是用慈悲感化你;彌勒佛的背後,卻供了一尊手拿降魔杵的將軍韋馱聖像,意思是慈悲感化不了你,便用威力折服你。父母師長對年輕子弟一麵授予愛的感化,一麵要給予力的折服,子弟必定能成材。

【思考】

1.為什麽照顧花草和教育子弟、兒女一樣?

2.對於不良的子弟要如何使其重生?試舉例說明。

3.社會上有哪些幫助貧苦學子成長的故事?

4.請分享你的育才之道。

【延伸——緇門崇行錄】

有人說:“物以稀為貴,你的古董,是人人都有、都相同的,也不是你獨有的,那有什麽寶貴的呢?”那人回答:“大家都有沒錯,但大家都遺失了,遺失就和沒有一樣,就算是我獨有的,也沒有錯啊!”問的人又說:“我們的古董,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可以看看你的古董在哪裏嗎?”那個人展開雙手給他們看。眾人又再次互相觀望,無話可說。

——好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