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冶遊倦歸家,老婆心切是良寬;

當惜寸陰勤係履,不道彼處是真章。

【公案】

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大愚良寬禪師,他一生致力於參禪修行,從未曾稍稍鬆懈過一天。他老年的時候,有家鄉捎來的消息說,他的外甥不務正業,成天吃喝玩樂,快要傾家蕩產了,家鄉父老希望這位和尚舅舅能大發慈悲,救救外甥,勸他回頭是岸,重新做人。

良寬禪師於是不辭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久違的家鄉。外甥見到和尚舅舅回來,十分高興,特地留禪師在家裏住一晚。

良寬禪師在俗家的床上禪坐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良寬禪師準備告辭離去,他坐在床邊穿鞋,卻一直係不好草鞋的繩帶,兩手一直發抖,外甥見狀,於是蹲下來幫舅舅將草鞋綁好。

這時,良寬禪師慈祥地對外甥說:“謝謝你了,你看,人老了真是一點兒用都沒有。你好好保重自己,趁著年輕的時候,好好做人,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說完之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對於外甥先前放蕩的生活,禪師一句責備都沒有。那天以後,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生活浪蕩,從此洗麵革心,奮發向上。

禪宗的教學法,有時是當頭棒喝,有時是反詰追問,有時是有無不定,有時則含蓄暗示。總之禪的教育,就是不說破,不說破才全部都是自己的。

從良寬禪師對外甥這種不說破的感化,應可給天下愛護兒女的父母們一些啟示。吾人能否懂得這樣的禪心呢?

【思考】

1.禪宗有哪些教學法?

2.承上題,良寬禪師用哪一種教學法教化他的外甥?

3.試述禪的教育與一般教育有什麽不同。

4.請分享一則“洗麵革心”的故事。

【延伸——緇門崇行錄】

雲棲寺僧團有一條規約:非理募捐化緣的人要被趕出山門。有一位僧人說:“不必禁這一條,禁了不就減少眾生種福田的機會。雖然非理募化的人犯了過失,但眾生可破慳貪,舍財物的利益和積功德。以前的出家人假借佛陀的名義營生,佛陀何嚐為這些人設這一條禁約呢?”

我說:“你的話雖然誠實善良,但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非理募化的人,瞞著因昧著果,布施的人知道了,因而退了道心,以後就不再布施了,怎能使他破慳貪呢?佛陀在世時,有弟子自遠方遊化歸來,經過一個村落,那個村落的人看見這些比丘,就趕緊把門關起來,弟子們就問這些人,什麽緣故望而閉戶,原來他們是怕這些比丘非理募化啊!於是這些弟子回來後,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聽了對那些非理募化的比丘加以嗬斥責備,怎麽能說佛陀對此不立禁約呢!要謹慎小心啊!千萬不要非理募化。”

——非理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