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複計東西?

【公案】

宋朝有一位將軍曹翰,在討伐南方的賊寇之後,路經廬山的圓通寺,眾人知道曹翰的軍隊風紀不好,早就四散離去,隻有住持圓通緣德禪師端坐法堂不動。曹翰叫他,他不理不睬,甚至連正眼都不瞧,曹翰覺得自尊心受損,不禁憤慨地怒罵:“我的軍隊路過此間,隻不過想借宿貴寺,讓士兵們休息一下,為什麽你連一聲招呼都沒有?你竟敢如此無理,難道你不知道麵前站著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嗎?”

禪師聽了,平靜地睜開雙眼回答:“一個軍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無禮,難道不怕因果報應嗎?”

曹翰更加大吼:“什麽因果報應不報應,你難道不怕死嗎?”

緣德禪師也提高音量說道:“難道你不知道麵前坐著一個不怕死的禪僧嗎?”

曹翰訝異於禪師的膽識,同時也被禪師的定力懾服,問道:“這麽大的一座寺廟怎麽隻剩下你一個人,其他人呢?”

緣德禪師說:“隻要一敲鼓,他們就會聞聲回來。”

曹翰就猛力敲鼓,敲了好久,卻沒有出現任何人。曹翰不悅地說:“已經敲鼓了,怎麽不見有人回來?”

緣德禪師從容道:“因為你打鼓的時候,殺氣太重,請念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敲一下鼓。”

曹翰就這樣念佛打鼓,敲鼓念佛,不久眾僧全都回來了。曹翰此時非常有禮地合掌問道:“請問禪師上下?”

禪師平靜地回答:“我是緣德。”

曹翰歎服,隨即跪下來祈求:“原來是德高望重的緣德禪師!禪師,請指示我,如何才能在戰爭中致勝?”

緣德禪師漠然應道:“不知道!”

自古以來,社會每有戰亂,總有一些大德護衛道場,願與寺廟共存亡,像緣德禪師,就是勇敢、慈悲、智慧的人。他兵難不離是勇,叫人念佛是慈,隨興回話是智,尤其當曹翰詢問戰爭取勝之道,答以“不知道”,真是一位智仁勇的大德,像這樣不就是禪心的功用嗎?

【思考】

1.為什麽緣德禪師能夠折服殺人不眨眼的將軍?

2.禪師“不知道”三個字,代表何種含義?

3.請將“念佛打鼓”改寫成一出十分鍾的話劇。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桂琛禪師,常山人,初學戒律,後來參訪禪宗的南宗大德,遍參諸大善知識,最後在福州玄沙大師座下得到啟發,秘密行持不為人知。

漳州州牧太原王公,請他到閩城西石山蓮宮,駐錫十幾年,禪師密行而不輕易示人妙法,有人懇切請法,才為他開示,後來遷至漳州羅漢院,雖然院裏殘垣斷壁,但桂琛禪師仍住得恬淡自樂。勤州太保琅琊公一再虔誠請琛公說法,琛公終於無法推辭,開演深妙法門,參學的人不計其數,大大弘揚法眼一宗。

——十年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