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公案】

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盤圭永琢禪師,他一生接引學人,都要求應具有佛心和高貴的道德。他說法事理圓融,深入淺出,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問問題,並當場解說,因此不遠千裏慕道而來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上前請示盤圭禪師說:“我天生暴躁的性情,不知道要怎麽樣才能改正?”

盤圭禪師聽了以後,就對信徒說:“你把這天生暴躁的性格拿出來,我幫你改掉。”

信徒回答說:“不行啊!我現在沒有。但是,一碰到某些事情的時候,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會跑出來,然後自己就會控製不住地發脾氣。”

盤圭禪師於是說:“這個情形是很奇妙的。如果現在沒有,隻是在某些偶發的情況下才會心情暴躁,可見得這不是天生的,而是你和別人爭執時,自己造就出來的。可是,現在你卻把它說成是天生的,把過錯推給上天,推給父母,未免太不公平了。”

信徒經過禪師的一番開示之後,終於會過意來,從此努力改掉暴躁的個性,再也不輕易發脾氣了。

有很多的毛病,其實都是自己的惡習,習慣不是天生的,除了清淨的真如本性是本有的,其他的都是一種習慣。隻要我們有勇氣,惡習都可以改掉,不能“講時似悟,對境生迷”。境界來的時候,也要有勇氣抑製,改變惡習,沒有什麽暴躁的脾氣是改不掉的。

【思考】

1.試述本文之大意。

2.你如何麵對自以為是天生的習氣?

3.試著撰寫一篇讀後心得。

【延伸——緇門崇行錄】

宋朝雪竇重顯禪師,在隨州智門光祚禪師處得印證心法,豁然了悟。有一天重顯禪師打算到錢塘江一帶行腳參方,學士曾公建議他說:“靈隱寺在錢塘是天下名勝地,住持珊禪師是我的老朋友。”於是附了一封推薦函讓重顯禪師帶去。

重顯禪師到了靈隱寺,默默隨眾三年。有一天曾公剛好奉命出使浙西,想順道拜訪禪師,靈隱寺居然沒有一個人認識重顯禪師。當時寺內有一千多名僧人,曾公命官差檢查掛單名冊,好不容易才找到禪師。曾學士問起那封推薦函時,禪師從袖中取出那封信,封緘如故。並且說:“曾公的好意和關懷,我非常感激,但像我這行腳的雲水僧,於世無求,怎敢祈望由您的推薦而聞達呢!”曾公大笑,珊禪師因為這樣,而對重顯禪師另眼相看。

現代人得到達官貴人的推薦函,好像得到稀世珍寶一樣,而想方設法取得功名,可能這些人沒聽說過重顯禪師的故事吧!我常驚歎顯老的禪機開示,棒喝交加,電掣雷轟,不輸給德山、臨濟諸老。考究他的一生,才知道他的器量風度是如此不同凡響!身為出家人不可以不自愛啊!

——袖納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