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惡無善念,行善無惡心;

善惡如浮雲,無生亦無滅。

【公案】

有學僧請示嵩山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禪師回答:“擔枷帶鎖者。”

學僧不懂:“如何是邪惡為非的人?”

峻極禪師回答:“修禪入定者。”

這樣的回答,使學僧覺得好像在霧裏迷失了方向,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說道:“學僧的根機愚昧,禪師的開示,顛倒難明。懇求禪師還是用簡明易曉的方法開示吧!”

峻極禪師於是說:“所謂惡者,惡不從善;善者,善不從惡。”

學僧如墮五裏迷霧中,依然茫然不解。良久,峻極禪師問學僧:“懂了嗎?”

學僧回答:“不懂。”

峻極禪師再說:“行惡者無善念,行善者無惡心。所以說善惡如浮雲,無所生也無所滅。”

學僧終於言下大悟。

做好事名曰善,做壞事名曰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三世因果曆然俱在,在事相上說,一點兒不虛。但在本性上講,善惡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惡,即名見性,見到自己本來麵目。所謂“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滅”。

在真理上講,作福行善,一味執著人天福報,豈非為枷鎖所囚?作惡為非,雖要惡道流轉,但本性仍是如此。故峻極禪師興大慈悲,發此高論,乃要吾人莫為善惡所迷。

要知道,以為行善上升時,就一味執著有為善法是究竟的解脫,這就錯了。作惡下墮時,就心灰意冷,以為人生無望,這也是錯的。實則“善惡是法,法非善惡”。

拳頭本身不是善,不是惡。打人就是惡,可是替人捶背,卻是好事。拳頭本身是法,沒有善惡,用出來卻有善惡分別。所以,善惡是法,法非善惡。

【思考】

1.禪師為何會說修行行善之人為擔枷帶鎖者?

2.試述你對“善惡是法,法非善惡”的看法。

3.你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為什麽?

【延伸——緇門崇行錄】

儒家的學問,是以六經、《論語》、《孟子》等書為標準,而老莊的學者,甚至把佛經禁製不學,專攻一門學問。現在出家人不讀佛經而讀儒家的書,讀儒書未嚐不可,又甚至專讀《莊子》《老子》,稍具聰明機敏的人,又加以注解,又學做詩、學寫文章、學書法、學尺牘,這些雜學,都足以障道。古來祖師有博通儒家老莊,甚至詩詞字畫者,用以度眾,那是他對生死已有把握,佛學已屆精深,不妨遊戲三昧,以廣化眾生;今人生死未了,而務外學,這應該是佛法衰微的原因啊!

——僧務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