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公案】

日本真觀禪師最初研究天台教義六年,後來修習禪學七年。他為了尋師訪道,以期明心見性①,找到自己的本來麵目,於是負笈中國各名山叢林,參話頭②,習禪定,又曆時十二年之久,終於在禪門中得到了一點兒自我消息。然後,他束裝返國,在京都、奈良等地弘揚禪法。

當時日本各地的學者蜂擁而來,爭相以困難的問題請求解答,例如“什麽是自己的本來麵目”“祖師西來大意是什麽”“狗子到底有無佛性”等。問題雖多,真觀禪師總是閉著眼睛不予回答。

有一天,一位研究天台教義三十餘年、年約五十歲的道文法師慕名而來,他非常誠懇地說:“我自幼研習天台法華思想,有一個問題卻始終不能解。”

真觀禪師接口說:“天台法華的思想博大精深,圓融無礙,問題應該很多,而你竟然隻有一個不能解,不知是什麽問題?”

道文法師問:“《法華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意思是樹木花草皆能成佛。請問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嗎?”

真觀禪師不答反問:“三十年來掛念花草樹木能否成佛,於你何益?你應該關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

道文法師先是訝異,然後說:“我的確沒有這樣想過。那麽,請問我該如何成佛?”

真觀禪師說:“你說隻有一個問題要問,這第二個問題,就由你自己去解決了。”

大地山河、花草樹木,一切宇宙萬物都是從我們自性中流露出來的,隻要我們成佛,一切草木都會跟著我們成佛。不探討根本,隻尋求枝末,怎能進入禪道?禪,就是要我們當下認識自我,不要去攀緣其他。

【注釋】

①明心見性:謂摒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

②參話頭:中國禪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對一字或一句話不斷地思索窮究,以達到開悟的目的。

【思考】

1.為什麽真觀禪師不願回應別人的問題?

2.請分享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則禪門公案。

3.何以說隻要我們成佛,一切草木都會跟著我們成佛?

【延伸——緇門崇行錄】

宋朝慕吉禪師,撫州臨川人,外號“吉侍者”。住持大溈山寺,領眾兩千人;齋飯後,一定會到後堂和大眾喝茶開示,到了放參休息的時刻,他就親自出坡,侍者在他旁邊,他卻當作是路人一樣,從不差遣。到了晚上還到殿堂禮佛,檢視殿堂和走廊的燈火;疲倦了就用被子蓋著頭,在三聖堂小睡一下而已。

——躬自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