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修行始是禪,禪門宜默不宜喧;

萬般巧說爭如實,輸卻雲門總不言。

【公案】

靈樹院是雲門文偃禪師駐錫的道場,每年總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行“夏安居①”,集合佛門弟子安居一處精進修道。

五代時,由於後漢君主信佛虔誠,有一年特別禮請雲門禪師和寺內僧眾到皇宮內院來舉行夏安居。

諸位法師在宮內接受宮女們的禮敬問法,可說是川流不息、熱鬧非凡,後漢君主虔誠重法,每天的禪修講座必定參與。僧眾幾乎個個都喜歡和太監、宮女們說法,唯有雲門禪師一人,不管任何時刻,他都靜坐在一旁參禪打坐,宮女們看了也都不敢來親近、請示。

有一位值殿的官員,他經常看到無人向雲門禪師請法,就親自向雲門禪師請示法要,可是雲門禪師還是靜靜地不發一詞,值殿官員不但不以為忤,反而對禪師更加尊敬,於是在皇宮內院的碧玉殿前貼了一首詩:

“大智修行始是禪,禪門宜默不宜喧;

萬般巧說爭如實,輸卻雲門總不言。”

所謂“沉默是金”“一默一聲雷”。禪門的高僧,一向如閑雲野鶴,或居山林,或住水邊,三衣一缽,隨緣生活,隨處而安,任性逍遙,到處是道。

即使法緣殊勝,這許多禪師到了王宮府邸,亦不為名動,不為利誘,不為權惑。如雲門禪師者,雖然是一句話不說,實則有如雷轟項之開示;在一默裏,說盡了佛法。

吾人能在沉默裏體會出千言萬語,就可以說已經透到一點兒禪的消息了。有用的話隻要一言,甚至無言;沒有用的話,千言萬語又有什麽用?

【注釋】

①夏安居:又作雨安居。印度夏季雨期長達三個月,此期間僧尼聚居一處坐禪參修,禁止外出,以免踏殺草木小蟲。

【思考】

1.試述“夏安居”的緣起和意義。

2.為什麽官員請法時,雲門禪師總是保持沉默?

3.你對禪門“宜默不宜喧”有何看法?

4.請分享“禁語”的經驗。

【延伸——緇門崇行錄】

明朝無聞明聰禪師,大悟之後,獨自在光州山中六年,到陸安州深山六年;又回到光州三年。這樣在深山中獨行獨居,前後共十七年,然後再歸返世間教化眾生。

大徹大悟後獨行獨坐,和普願禪師悟後隱居南泉山意思是一樣的。現在有些初學者心地未明,就討厭叢林,避開大眾,離開善知識,獨自隱居,孤陋寡聞,不是和古來高僧大德背道而馳嗎?

——久處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