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卻身心現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

若能識得娘生麵,草木叢林盡放光。

【公案】

禪宗六祖惠能最初參見五祖弘忍的時候,五祖弘忍大師第一句話就問:“你從哪裏來?”

惠能回答:“我從嶺南來。”

五祖弘忍說:“嶺南是獦獠①的地方,獦獠沒有佛性啊!”

惠能反問道:“人有南北,佛性也有南北嗎?”

就因為這樣一段重要的對話,惠能深受五祖弘忍的器重,甚至後來得五祖傳衣缽。而六祖惠能大師也以同樣的問話,攝受了許多門徒弟子。以下舉四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第一,荷澤神會禪師向六祖惠能大師參學,惠能問他:“你從哪裏來?”

神會回答道:“我不從哪裏來。”這一句回答,非常受到六祖的賞識。

第二,南嶽懷讓禪師二十三歲時參訪六祖惠能,六祖也問:“你從哪裏來?”

懷讓禪師答道:“我從慧安和尚那裏來。”

六祖再問道:“什麽東西把你帶來?”

由於懷讓禪師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此在曹溪一住就是十多年,直到三十多歲才開悟。

第三,青原行思禪師初到曹溪,六祖一樣問道:“你做過什麽事才來這裏?”

行思禪師回答說:“聖諦②亦不為。”

意思是說成佛做祖我都不要,還要做什麽?這句答話也大受六祖的看重。

第四,做過唐代國師的南陽慧忠,第一次去參訪六祖時,六祖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你從哪裏來?”

慧忠回答說:“我從近處來。”

由於過去五祖問惠能:“你從哪裏來?”因而開啟六祖惠能大師入道的因緣,所以六祖以後接引參禪的學人,也都常用“你從哪裏來”來啟發對方、考驗對方,使他對自己生命最根本的來處提起疑情,深入去探究其中的真相。提起疑情,是禪宗接機時常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從一個接一個的問答之中,讓禪者終於返照自性,認識到自己的本來麵目。

【注釋】

①獦獠: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②聖諦:佛教之根本大義,故又稱第一義、真諦。

【思考】

1.簡述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2.古德以“你從哪裏來”接引學人的用意為何?

3.如果現在有人問你從哪裏來,你會如何回答?

【延伸——緇門崇行錄】

隋朝智聚法師,住持蘇州虎丘東山寺。至德三年遭母喪,悲慟不已,幾乎哀傷至死。後來遷址於東山精舍,勤於講經說法,一時佛法興盛,法輪常轉。

——泣血哀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