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好景絕塵埃,煙霧重重卻又開;

若見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

【公案】

鼎州禪師與沙彌①在庭院裏經行②,突然刮起一陣風,落下好多樹葉。禪師就彎著腰,將落葉一片片撿起來,放在口袋裏,一旁的沙彌說:“老師,不要撿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們都會打掃的。”

鼎州禪師不以為然:“話不能這麽說,難道打掃就一定掃得幹淨嗎?我現在撿一片樹葉,就會使地上多一分幹淨啊!”

沙彌不了解鼎州禪師的意思,又說:“落葉那麽多,您前麵撿,後麵又再落下,怎麽撿得完呢?”

鼎州禪師邊撿邊說:“葉子不光落在地麵,我們心上也有落葉。我現在也不光是撿地上的落葉,實是在撿心上的落葉。心地上的落葉,我終有撿完的時候。”

沙彌終於懂得禪者的生活。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位非常愚笨的弟子,叫作周利槃陀伽。每教他一首偈頌,念了後一句,就忘了前一句,念了前一句,又忘了後一句。佛陀不得已,就問他平常會做什麽事。他回答:掃地。佛陀就叫他在掃地時念“拂塵掃垢”,因為很簡單,他便依言照做。久了之後,有一天他心想:外在的塵垢要用掃把去掃,那麽心內有汙穢時,又要用什麽東西清掃呢?周利槃陀伽這樣一想,聰明智慧就豁然開朗了。

鼎州禪師的撿落葉,事實上是在清除心裏的妄想煩惱。大地山河有多少落葉,不用去管它,心裏的落葉卻是撿一片少一片。禪者隻要當下安心,即刻就擁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

儒家主張凡事“反求諸己”,禪者要求“隨其心淨則國土淨”,隻要自己心裏的世界清淨了,外麵的世界也就清淨,這就是禪的功用。

【注釋】

①沙彌:指佛教僧團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之出家男子。

②經行:在一定的場所中往複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後、疲倦時,或坐禪昏沉瞌睡時,即起而經行,為一種調劑身心之安靜散步。

【思考】

1.為什麽鼎州禪師堅持要“多撿一些”?

2.何謂禪者的生活?

3.當煩惱或惡念生起時,你如何對治?

【延伸——緇門崇行錄】

宋朝僧藏法師,看到佛寺就會進去禮拜,遇到大德就作禮;出家或在家人對他禮拜時,他就低頭曲背走開。每當勞作時,都把自己當作眾人的奴仆,賣力地工作。看到有破舊的髒衣服時會偷偷幫他們清洗或縫補。到了炎熱的夜晚,他就把衣服脫掉走進草叢中,讓蚊蚋虻蛭等蟲子吸咬血液,而且常念阿彌陀佛聖號。

宋朝溫陵大師有一句話說:“人家辛辛苦苦地工作,他卻安安穩穩地坐著進食;人家彎腰屈膝敬禮,他卻站在那裏受拜。”如果不是已了生死的話,這種罪過可大,可是像藏老這樣的人,大概沒有問題了!

——卑己苦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