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時結水成冰,暖時融冰成水;

迷時結性為心,悟時融心成性。

【公案】

有一位學僧到南陽慧忠國師的道場參禪學道。某天,他問慧忠國師說:“禪,是‘心’的別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真如①實性,禪宗的祖師們將此‘心’易名為‘性’,請問禪師,‘心’與‘性’之間的差別如何?”

慧忠國師毫不隱瞞地回答說:“迷時心是心、性是性,心性②是有差別的;悟時心是性、性是心,則無差別。”

學僧聽了又問說:“可是經上說,佛性是常,心是無常,為什麽你卻說,心與性無差別呢?難道常與無常沒有差別嗎?”

南陽慧忠國師耐煩地為學僧舉例:“你隻依語而不依義,自然就不懂了。譬如寒時結水成冰,暖時則融冰成水;迷時結性成心,悟時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差別,所以在本體上,心性是不二的。”

剛開始研究佛學的人,常常會因佛學的名詞而迷惑,例如,在這本經裏讀到的是“心”,到那一本經中,讀到的卻是“性”,有時候講“真如”,有時候卻講“本性”。其實心性的別名很多,如本來麵目、如來藏、法身、實相、自性、真如、本體、真心、般若、禪等,這無非是用種種方法要吾人認識自己。

迷悟雖有差,本性則無異,就如以黃金製成耳環、戒指、手鐲等金飾,眼中看到的金飾雖然不同,但熔合起來還是黃金。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心與性名雖不同,實則都是我們的本性,都是禪中的寶藏。

【注釋】

①真如:謂永恒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又作如如、如實、實相等。

②心性:即心之本性。又稱自性。

【思考】

1.略述“心”與“性”之間的差別。

2.慧忠國師用什麽來譬喻心與性?

3.為什麽說佛性是常、心是無常?試舉例說明。

【延伸——緇門崇行錄】

齊朝法願大師,潁川人。齊高帝禮他為國師,盡弟子之禮;齊武帝繼位,也是對他極為禮敬。

有一天,太子文惠到寺裏問候並請示法願大師說:“我用清鐃雅樂供養佛菩薩,其福德如何?”大師回答:“往昔菩薩用八萬種歌舞伎樂來供養佛,尚且不如以至誠清淨心奉行佛法的功德,你今天吹簫、打鼓,又算什麽呢?”

喜歡做佛事(如齋會、法會)而不明佛理,雖然花費很多財力,不過是招感三界果報的業因而已。願公這一席話,不僅覺醒了世俗人的迷惑,而且也是後世出家人的良藥啊!

——較論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