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公案】

德山宣鑒禪師一向在北方講經說法,是當地一位很有名的禪門大師。

有一次,他攜帶著自己所著述的《金剛經青龍疏鈔》到南方去,想找一些禪門學者辯論,結果剛到南方就被一位老婆婆奚落,自此收斂起狂傲的心。

那位老婆婆是賣燒餅的,因為德山禪師說要吃點心,老婆婆便以《金剛經》的經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他要點哪一個心。德山禪師深為折服。

後來,德山禪師去參訪龍潭崇信禪師,一見麵就問:“這是什麽地方?”

龍潭禪師回答:“龍潭。”

德山禪師逼問:“既名龍潭,為何既不見龍,又不見潭?”

龍潭禪師直截了當地說:“你非常辛苦,你已經到了龍潭。”

德山禪師一聽,若有所悟,從此跟隨著龍潭禪師參禪。

某天夜晚,德山禪師站在龍潭禪師身旁,久久不發一言,也不離去。

“夜已深了,你怎麽還不回去休息?”龍潭禪師終於問他。

德山於是向門口走去,忽然回頭說:“外麵天黑!”

龍潭禪師便點了一支蠟燭。

正當德山禪師伸出手來接時,龍潭禪師突然將蠟燭吹熄,德山恍然大悟,立刻跪下來向龍潭禪師頂禮。

龍潭崇信禪師問:“你見到了什麽?”

德山禪師回答:“從今以後,我對天下禪師的舌頭都不會再有懷疑了。”

第二天,德山禪師將《金剛經青龍疏鈔》焚毀,說:“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經典裏無論怎麽精辟解說,都是分別的知識。禪門無言,才是無分別心的證悟。在黑暗的夜晚,點了燭火又再吹滅,意謂外在的光亮熄滅以後,內心的禪光就會亮起來了。有禪光看清了真我,所謂的語言文字、分別意識,都是大海一滴了。

【思考】

1.為何說過去、現在、未來之心皆不可得?

2.龍潭禪師點了蠟燭又將它吹熄的用意為何?

3.德山禪師為什麽最後將所著的疏鈔燒毀?

【延伸——緇門崇行錄】

晉朝法橋法師,年少時喜歡誦讀佛經,但沒有宏亮的音聲,於是絕食七天,每天虔誠禮拜觀世音菩薩,祈求現世能獲得好音聲的果報。同學都苦口婆心勸他不要這樣對待自己,他還是不聽。到了第七天時,他忽然感覺喉嚨內頓然暢達,取水喝下,從此以後,誦經時,一裏外的人都可以聽到他清亮的聲音。

——懺獲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