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將軍主帥能行令,不用幹戈定太平。

【公案】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①,來到佛陀的座前,雙手拿著兩個花瓶,想獻給佛陀,並請佛陀開示佛法。

佛陀見到黑指婆羅門就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一聽,以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所以立刻將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來。

佛陀又說:“放下!”

黑指婆羅門於是將右手的花瓶也放下來。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非常疑惑地問:“我已經把雙手的花瓶都放下來了,我現在兩手空空,再也沒有什麽可以放下了,請問佛陀你現在還要我放下什麽?”

佛陀就說:“我叫你放下,並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②、六塵③和六識④。當你將根、塵、識都放下時,就再也沒有什麽對待、分別,甚至你將從生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這時才了解佛陀叫他放下的道理。

說到“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們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有了什麽,我們就對什麽放不下。我們在世間生活得很辛苦,就是因為放不下。

我們需要放下的,豈止是手上的花瓶?肩上的重擔,心上的壓力,是非、人我、榮辱、有無、得失,都將我們緊緊地纏繞住。假如我們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像佛陀指示的“放下”,那麽,走向幸福解脫之道,是有希望達成的。禪的宗旨,也就是要我們對一切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注釋】

①婆羅門:指古印度四姓中,最上位之僧侶、學者階級。自認為印度社會之最勝種姓,一切知識之壟斷者。

②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

③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境猶如塵埃能汙染人的情識。

④六識: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認識作用。

【思考】

1.佛陀真正要黑指婆羅門“放下”什麽?

2.生活中,你曾經“放下”什麽,而得到什麽?

3.什麽是六根、六塵、六識?並說明三者之間的關係。

【延伸——緇門崇行錄】

南朝梁道超法師,跟隨靈基寺旻法師學道,經常獨處僧房,謝絕賓客朋友造訪,整間屋子布滿灰塵,四壁都可以聽到蟋蟀的叫聲。中書郎張率說:“蟲聲聒噪滿耳,灰塵堆積高過膝蓋了,難道你對這種環境不介意嗎?”道超法師說:“四壁的蟋蟀蟲鳴,我聽起來就像簫聲管樂;隨風來訪的灰塵,我沒時間清掃,以致怠慢了您這位賓客,實在慚愧!”張率聽了大為讚歎佩服。

——蟲鳴塵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