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無一事可思求,平地風波信筆收;

從地倒還從地起,十方世界任悠遊。

【公案】

壽州有一位道樹禪師,他建了一座寺院,院址恰與道士①的道觀為鄰。道士看到寺院建在他的道觀②旁邊,心裏很不高興,想逼道樹禪師把佛寺遷走。於是,道士們每天不是呼風喚雨,就是撒豆成兵,以法術將佛寺中的年輕沙彌們全都嚇走了。可是道樹禪師不為所動,在這座寺院裏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後,道士們的法術神通都用盡了,再無伎倆可施,可是仍然看不慣佛寺就位於自己的道觀旁,隻好忍痛放棄道觀,遠走他處。

後來,有信徒問道樹禪師說:“那些道士神通廣大,法術高強,您怎麽能勝過他們的呢?”

道樹禪師說:“我能夠勝他們的隻有一個字——無。”

信徒問:“‘無’怎能勝他們呢?”

道樹禪師說:“他們有法術、有神通,‘有’是有限、有盡、有量、有邊。而我沒有法術;沒有法術是無,‘無’是無限、無盡、無量、無邊。無能勝有,因為以不變應萬變;‘有’會變,可是‘無’不變;不變能勝過會變。所以,我的‘無’——不變,當然就勝過他的‘有’——萬變了。”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一些艱難挫折,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肯定自己,要能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保持定力,安忍度過人生各項考驗的關卡。

道樹禪師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禪心,倒是現今身處在急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裏的我們,最好的生活態度。

【注釋】

①道士:我國古代好談神仙之說或奇方異術之人。源於戰國時代燕、齊一帶之近海地區。以修煉成仙及不死藥等方術求得統治者的信任。又稱為“方士”。

②道觀:指道教的廟。

【思考】

1.為什麽道樹禪師能勝過法術高強的道士?

2.略述你對“有”與“無”的看法。

3.試述一則以“不變應萬變”的人生經驗。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道積法師,住持益州福感寺。法師秉性仁慈,凡是患惡瘡病的人,即使全身長膿又有爛洞,惡臭讓聞到的人都會掩起鼻子走開的,法師都供應他們衣食;有時和患者用同一食器,有時還幫他們縫補、清洗衣物。有人問他,怎麽能忍受這種環境和生活?法師回答:“清淨和臭穢,全是分別心產生的心理作用,我哪裏真能修到如如不動的平等智呢?隻不過借由這個環境來磨煉身心罷了!”

——穢疾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