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主張人生要能活到“三百歲”的創始者。他不但身體力行,模範後學,而且積極為日本政經界培養具有奉獻精神的接班人。鬆下先生的成功也是從小工、苦難裏慢慢發展起來的。被譽為“經營之神”的他有一段經典的話:當員工有一百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前麵,帶頭做事,以身教來領導。當員工有一千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中間,指揮協調,分層負責。當員工有一萬人時,我隻有站在樓頂上,在員工的後麵向他們合掌,感謝他們的勤勞。

領導是一門學問、一項藝術,也是一種功德,領導者要能為大眾謀求福利,要為大眾減輕負擔,要為大眾計劃未來,要為大眾擔當責任。領導的哲學,有上等、中等,也有劣等,這就要看領導者的能力如何。領導得法的人,他的屬下如沐春風,團結合作,不如法者則反之,有的離心離德,有的故意搗蛋,乃至求他而去。領導人的層次有哪些呢?

第一,下等領導,要盡己之能。下等的領導人,他隻顧著表現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能力,他一個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這樣的領導者確實了不起,也很能幹,但是他隻是一直表現自己,忽略了團隊合作的意義,不算高明,隻能算是一個下等的領導人。

第二,中等領導,要盡人之力。有一句話說“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如果一個領導人,他的心量如海,不揀粗細,可以“盡人之力”,也就是說,部屬有什麽力量都讓他發揮出來,這是中等的領導人。

第三,上等領導,要盡他之智。一位上等的領導人,他不但會讓每個人的力量都用出來,還要把各人的智慧才智都發展出來。他讓每一個人貢獻他的智慧,所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讓這個團隊發揮得多彩多姿,這就是一位上等的領導人。

第四,高等領導,要盡眾之有。更高一層次的領導人,他能夠“盡眾之有”,讓所有跟隨他的大眾,沒有一個人不奉獻他的能力,沒有一個人不把他的智慧貢獻出來,甚至沒有一個人不把他的心統統都奉獻出來,如佛門有謂“色身歸於常住,性命賦予龍天”,大家“群策群力”“群心交心”,彼此都肯“交心”,做起事來就會著力。“盡眾之有”,這就是最高的領導人了。

《荀子》雲:“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我們自己要做哪一種層次的領導人呢?在這四等領導人中,可以做選擇。

·佛光菜根譚·

勤奮不故意拖延,忍耐不顧忌怯弱;

勇敢不過度自責,放下不計較得失。